胡利奥·科塔萨尔(1914-1984),阿根廷作家,拉美“文学爆炸”的代表人物之一,短篇小说大师。1951年移居法国,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译员。1963年以长篇小说《跳房子》震惊文坛,同时著有多部短篇小说集、诗集、一部研究济慈的专著,以及若干文体上难以归类的作品。他热爱爵士乐,曾一度支持古巴革命。
《跳房子》是当代拉美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拉丁美洲的《尤利西斯》”、“二战后关于情感和观点的最为强劲的百科全书”。
小说叙述的是一位任性不羁的拉美知识分子——奥利维拉,为了追求人生的真谛来到西方文明的“天堂”——巴黎,却发现自己与其格格不入,与周围的人和整个社会无法沟通。失望之余,他不得不舍弃爱情与友谊,回到“人间”——布谊诺斯艾利斯。然而,在这时他同样找不到自己形而上的追求。他执著地寻找理想中的精神天堂,但无论巴黎,还是阿根廷,苦苦的求索,只是使他一次次跌入失望的绝境。
《跳房子》是一部充满阅读挑战的巨著,它甚至包含着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一切写作技法。它为读者安排了两种以上的读法:传统的、现代的、以及科塔萨尔向读者发出的“合谋者”阅读方法,即读者自己挖掘出的第三种、第四种乃至无穷的讲法。作者为此把不要问题只等答案、喜欢不劳心智地被动阅读的享乐主义读者叫做“雌性读者”(后来作者曾为此向全世界的女性公开道歉)。
大师之作,看到那么多人说好,让我更加胆怯。但还是要说,读过很多大师的东西,科塔萨尔的《跳房子》真无聊,和他的短篇小说比,缺少灵气(当然,有人以“情”写作,有人以“才”写作,有人以“胆”写作……科塔萨尔这回想以“识”写作)。 科的短篇小说,有点他老师博尔赫斯...
评分目前还只有两个。 1、在第二部导读顺序里为什么没有55?第55章末尾也没有标明接下来的阅读章节。 2、34当中,隔行阅读才能连贯起来,因此实际上形成了两部分内容。原文如此,还是排印错误?这两部分内容中的任何一部分,是否在其他章节中有重复或呼应?
评分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伟大作品,同时也偶尔会质疑他人心目中的伟大作品。为什么会认为这样那样的作品是伟大的,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原因。当然有很多伟大作品被“公认”以后,就少有人去问其为什么是“伟大”的原因了。比如,我一直读不进莎士比亚,我讨厌张爱玲...
评分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1666.html “一条鱼单独生活在鱼缸里,它就伤心;只要摆上一面镜子,它就会高兴起来……” 一条鱼和另一条鱼,相遇在那边,或者这这边,在“巨大的比喻”的巴黎,或者“用耻辱这个角度”看待的阿根廷。也或者是他和她,男人和女人...
评分刚看到第五章 为什么作者认识那么多艺术家,画画的写书的搞音乐的。 虽然也不影响阅读,但是没看到一个名字就要看下面的注解还是挺不爽的。 看完此书的人请谈谈,你对作者认识这么多艺术家,有什么看法?
没必要这样写小说
评分没必要这样写小说
评分1、叙事结构上的实验性 2、语言很棒 3、孤独和求索是终极的人文关怀之一
评分说实话我还是不喜欢科塔萨尔,这个段子手真的只适合写短篇,这本书表面上是伟大试验其实就是扯淡,因为小说变成胡言乱语自然从哪里开始看都一样,接下去看哪一章也一样。里面的所谓真知灼见无非就是隐喻的堆砌,从能指到能指,看得整个人跟半睡半醒一样。我敢肯定这种小说即使不按照第二种读法的指引乱读也是有类似效果的。只能说他是读者理论的一种形式试验,而实质上必定会被淘汰
评分在和这本书漫长的拉锯战中我丧失了阅读它的兴趣,OK,科尔萨塔你赢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