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格纳齐诺,2004年德国毕希纳奖得主。1943年出生于德国南部的曼海姆市,做过记者、报刊编辑,1977年起专事写作。著有小说《阿布沙弗》、《污斑·夹克·房间·痛苦》、《一把雨伞给这天用》、《女人·屋子·小说》、《拥有太多爱情的男人》等。
威廉·格纳齐诺的早期作品以锐利激进、批判色彩浓烈的风格受到文坛瞩目,后来转向描写小人物的生活和心理状态,风格幽默冷峻。除“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毕希纳奖之外,他还曾获不来梅文学奖、柏林艺术奖等重要奖项。
人到中年的他是一位鞋子测试员,整天穿着高级半成品鞋在街头闲晃,为厂商撰写试穿心得。女友刚刚离开他,因为终于受不了他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而他,虽然受过高等教育,拥有别人看重的才华,却因为找不到对生命的认同,始终觉得自己像个高级半成品鞋。
一个失败者的人生故事,一种不可安慰的忧郁和清醒……
由于最近一直在看日剧《时效警察》,这本书里的“我”,不知不觉中竟与雾山修一郎重叠在了一起,好象背上的膏药,时间久了,要想揭开总会有一定的难度。 后者是《时效警察》里一个胸无大志的时效警察,虽然拥有“日本第一”的探案才能,却在警署里最不被重视的时效课...
评分事实上,我越来越不想说话,这让我有点害怕,因为我不知道我这辈子这么多沉默的时刻是否还算正常。我近来想到,该寄给我认识及认识我的人一份沉默时刻表。星期一和星期二会是一直沉默,星期三和星期四只有早上一直沉默,下午则是宽松性沉默,也就是可以短暂交谈和短暂通电话...
评分在人群中的失落、彷徨,伴随着无助。 这些人从青年时期或许就开始了这样的生活和危机。 其他他们是思想的强者。 他们比很多人活得痛苦—— 不是因为他们无助,而是因为他们更会观察更会思考,更敏感。 他们能感受到生命的一些潜在力量和质感, 以及背后的无聊。 他们其实很不...
评分 评分基本上我只在早上过活,到处走,赚一点钱,日复一日。下午,我这个人便开始碎裂,分解成一丝丝、一缕缕的纤维,毫无抵抗力。我会忘记生活中有重要的事和次要的事之分,因为不知道哪一件次要的事会侵入我,将我牢牢抓住。 每当我应该奋斗的时候,我就会越来越忧郁;而我得奋斗,...
可以给三星半。前三分之二都接近于让人随时想放弃读下去状态,从一顿晚餐开始转折,主人公的形象前后似乎判若两人。前段几乎可以概括为一个屌丝的日常,琐碎,阴暗,冰冷;而后段却从中抽出,变为了一种可被触摸的潮湿,温润,言语戏谑却不是简单的抱怨,有种脉搏的温度和力量。至结尾,已经有种雨过天晴的感觉,虽然地面上还有下过雨的痕迹,但一切总会过去。生命中总会有雨天。一把雨伞,只是为这雨天准备。
评分确实没有想到,最后竟然会喜欢这本书,毕竟我一直不喜欢这种以几近干涸的叙事人物来凸显虚无的小说,但这一本不知道高出一个人的好天气多少倍——平静的奇想,困境,对突破的尝试,无谓,观察者的角色,这些问题是多么真切,只是继续生命这一点是不够的,当他说找到自己对世界的真实经验时,真的被打动了。我们似乎从不能和世界和解,不能进入自己的命运,旁观别人的沉醉,然而每个人又如此相似。不堪说,他仍是掘的浅,只有这种空旷的状态,而缺乏这空旷的悲剧。我喜欢毁灭。
评分可以给三星半。前三分之二都接近于让人随时想放弃读下去状态,从一顿晚餐开始转折,主人公的形象前后似乎判若两人。前段几乎可以概括为一个屌丝的日常,琐碎,阴暗,冰冷;而后段却从中抽出,变为了一种可被触摸的潮湿,温润,言语戏谑却不是简单的抱怨,有种脉搏的温度和力量。至结尾,已经有种雨过天晴的感觉,虽然地面上还有下过雨的痕迹,但一切总会过去。生命中总会有雨天。一把雨伞,只是为这雨天准备。
评分装满干树叶的屋~
评分书的开始想到的是电影里的长镜头,一个深深的画面,镜头里走过熟悉的面孔和陌生的人群。这是一种生活里的虚无,空洞而饱和。就如同书中的那句“我很喜欢那片灌木丛,因为它展现出自己的坚持。我想跟这片灌木丛一样,每天在这里抵抗着,既不消失,也不抱怨,更不说话。它什么都不需要,也不被征服。” 还有那句“生命只不过是个长长的雨天,而身体是一把给这天用的与雨伞..” 我想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沉默时刻表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