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剋·拉斯特(Luke Lassiter,1968—),美國馬歇爾大學人類學教授及人文學院主任,閤作民族誌的倡導者。他的作品包括《基沃瓦歌麯的力量》(1998)、《耶穌之路》(閤著,2002)、《中鎮的另一麵》(閤著,2004,獲得2005年瑪格麗特·米德奬),以及《芝加哥閤作民族誌指南》(2005)。另外還曾獲Indiana African American History奬。
本書修訂後框架保持不變,仍然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人類學、文化和民族誌,集中介紹基礎假設和概念,它們自現代人類學開端(尤其是在美國,但又不完全局限在美國),就推動瞭人類學理論和實踐的發展。接下來,我把重點進一步縮小到文化上(尤其是社會文化人類學),探究瞭一些具有推動作用的故事、隱喻和分析,當代人類學傢都是從這些內容中獲得他們的靈感、理論和方法論的。在第二部分,民族學,探究瞭三個跨文化的人類問題:社會性彆、婚姻/傢庭/親屬關係和宗教。
人类学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发展道路。在英国,人类学比较关注于“社会”的研究,而在美国,则更多的关注于“文化”。这种泾渭分明的发展道路在人类学早期的发展中非常明显。通常我们认为,在中国,费孝通先生将人类学与社会学的不同法门结合于社区研究之中的研究方式由于费...
評分一直觉得,人类学的视角,是社科爱好者们必须具备的。但每次拿起人类学的书籍来,都没看下去。这本书却是一个例外,可能因为是科普性质的吧,很吸引人,能让我读到凌晨两点。 用讲故事的方式,从进化论开始,到博厄斯、马林诺夫斯基,涉及阐述人类学、批判人类学等等,娓娓道来。
評分人类学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发展道路。在英国,人类学比较关注于“社会”的研究,而在美国,则更多的关注于“文化”。这种泾渭分明的发展道路在人类学早期的发展中非常明显。通常我们认为,在中国,费孝通先生将人类学与社会学的不同法门结合于社区研究之中的研究方式由于费...
評分一直觉得,人类学的视角,是社科爱好者们必须具备的。但每次拿起人类学的书籍来,都没看下去。这本书却是一个例外,可能因为是科普性质的吧,很吸引人,能让我读到凌晨两点。 用讲故事的方式,从进化论开始,到博厄斯、马林诺夫斯基,涉及阐述人类学、批判人类学等等,娓娓道来。
評分这本《人类学的邀请》是美国一个人类学家写的介绍自己学科的通俗读物,是一套《xx学的邀请》大学之旅系列图书中的一本(我还买了另外一本:《哲学的邀请》),全书分两部分共七章,从地球及生物进化写起,对人类学研究的背景及发展、当代该学科主要流派、研究方法以及人类学与...
沒被邀請動啊。。。
评分終於搞明白瞭民族誌!今後再也沒有什麼研究方法能夠糊弄到我的瞭
评分非常棒的入門讀物
评分作者在書裏麵列舉瞭很多的研究實例
评分隻是一本大眾讀物,談不上啓迪心靈,隻能打開一扇嚮外看的窗口,以俯視的角度。說到底,這並不是一門科學,因為包含太多主觀意識和深情。正如所有人文學科一樣,那些模糊的不確定的美,纔拯救瞭我們和鄰人的心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