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政治

形式与政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同济大学出版社·光明城
作者:朱剑飞
出品人:
页数:280
译者:
出版时间:2018-3
价格:8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086900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建筑
  • 政治
  • 空间理论
  • 建筑理论(西方现代)
  • 理论
  • 建筑史
  • 社会学/人类学
  • 建筑人类学
  • 形式
  • 政治
  • 哲学
  • 社会结构
  • 权力
  • 制度
  • 意识形态
  • 理论
  • 批判
  • 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文集汇集了作者二十余年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

一、空间与权力的关系:明清北京的宫殿内部的权力关系及其空间构成;福柯关于机构空间政治的具体研究,包括“全视监狱”和“他空间”以及权力、身体、空间、视线、知识等概念及其对于建筑研究的意义;相关学者关于社会机构和建筑类型的聚焦在社会政治空间问题上的研究,及其从国家机器到微观建筑机构的各层次的研究运用的可能性等。

二、权威、形态和视觉文化的关系:讨论明清北京城市形态中政治要求及相应的审美体验和空间设计形式;清朝早中期在特定政治背景下西洋线性透视法的引入和由此带来的“视觉飞跃”;共和国第一个十年内的 “民族形式”和“社会主义新风格”,及在符号设计、风格定位、城市建设方面的话语和实践等。

三、设计实践与设计批评:中国现当代建筑设计生产的机制和思想,涉及到中外交流、中西比较和对于批判和实践的态度的异同,也论述西方自身的批判思想的历史脉络。

四、 国家的伦理和文化形式等议题:阐述中华文化中的国家伦理与包罗万象的内向逻辑文化的关系等。

作者简介

朱剑飞:天津大学学士,伦敦大学博士;墨尔本大学副教授、博导;长期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主要关注明清北京政治空间,近现当代中国建筑,建筑理论的对话,世界背景下的中国建筑,古今中国建筑的连续性等课题;应邀在世界各地演讲,场所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伦敦AA建筑联盟、皇家艺术院(伦敦),及欧洲、北美、亚洲和中国各院校;已出版七十余篇论文,刊登在国内和国外如AA Files、Journal of Architecture、Harvard Design Magazine等学术期刊上;已出版《中国空间策略:帝都北京1420-1911》、《现代中国建筑》(2004,2009年)两本英文专著,也主编了中文文集《中国建筑60年(1949-2009):历史理论研究》(2009年)。

目录信息

形式与政治:建筑研究的一种方法
一、空间与权力”
1. 天朝沙场:清代紫禁城的政治空间构架
2. 边沁,福柯,韩非:明清北京政治空间的跨文化讨论
3. 福柯:机构与微观空间
4. 希利尔:空间句法与空间分析
5. 埃文斯与马库斯:作为机构的建筑
二、权威、形态、视野
6. 明清北京:城市空间体验的美学构架
7. 雍正七年(1729):线性透视,近代化的一个起点
8. 民族形式:政权、史学、图像
9. 埃文斯在1978 年:在社会空间和视觉投影之间
三、设计与批评
10. 批判与后批判:中国与西方
11. 作为全球工地的中国:批判、后批判和新伦理
12. 二十片高地:建筑风格流变扫描(1910 年代 —2010 年代)
13. 中国设计院宣言
14. 一种设计实践形式的独特意义
15. 理性批判与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从康德到塔夫里
四、国家的形式与伦理
16. 明清北京研究三结论:社会地理,政治建筑,象征构图
17. 万物:大而多元的构架
18. 中国城市:政治与认识的大尺度
19. 帝国的符号帝国:中华文化中的大尺度与国家伦理
20. 本雅明与郎西埃:艺术与政治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本文试图在韩非(公元前约 280—公元前 233)与边沁(Jeremy Bentham , 1748—1832)之间,在中国历代皇权建设与欧洲近代权力中央化的理论实践之间,寻找跨文化对话。关于中国,我们将以明清北京为例,探求法家的传统及其空间实践,和一系列具体、精确、解析的权力空间的存在...

评分

本文试图在韩非(公元前约 280—公元前 233)与边沁(Jeremy Bentham , 1748—1832)之间,在中国历代皇权建设与欧洲近代权力中央化的理论实践之间,寻找跨文化对话。关于中国,我们将以明清北京为例,探求法家的传统及其空间实践,和一系列具体、精确、解析的权力空间的存在...

评分

本文试图在韩非(公元前约 280—公元前 233)与边沁(Jeremy Bentham , 1748—1832)之间,在中国历代皇权建设与欧洲近代权力中央化的理论实践之间,寻找跨文化对话。关于中国,我们将以明清北京为例,探求法家的传统及其空间实践,和一系列具体、精确、解析的权力空间的存在...

评分

本文试图在韩非(公元前约 280—公元前 233)与边沁(Jeremy Bentham , 1748—1832)之间,在中国历代皇权建设与欧洲近代权力中央化的理论实践之间,寻找跨文化对话。关于中国,我们将以明清北京为例,探求法家的传统及其空间实践,和一系列具体、精确、解析的权力空间的存在...

评分

本文试图在韩非(公元前约 280—公元前 233)与边沁(Jeremy Bentham , 1748—1832)之间,在中国历代皇权建设与欧洲近代权力中央化的理论实践之间,寻找跨文化对话。关于中国,我们将以明清北京为例,探求法家的传统及其空间实践,和一系列具体、精确、解析的权力空间的存在...

用户评价

评分

搞政治批判的建筑师都特别喜欢福柯、边沁、列斐伏尔,以及北京城。作者非常关注北京城所展现的中国政治形式,书中前前后后数次提及,那是一种由于社会制度和儒家法家体系带来的结果。但与西方不同的是,北京城的中轴线没有明确的焦点,而是串联起一系列的小高潮,不管是在透视关系,还是在尺度构成上都颇具中国的特色。而当下的时代背景更是表明中国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设计院和独立事务所并进,外国对中国有思想上的输入,中国对外国也有输出。 还有一点特别有意思,书里谈到了两种结构主义,一种是埃森曼科林罗那种在意墙柱关系的,一种是席勒的空间句法,也就是空间与空间之间关系的。

评分

一篇读罢头飞雪。。。

评分

搞政治批判的建筑师都特别喜欢福柯、边沁、列斐伏尔,以及北京城。作者非常关注北京城所展现的中国政治形式,书中前前后后数次提及,那是一种由于社会制度和儒家法家体系带来的结果。但与西方不同的是,北京城的中轴线没有明确的焦点,而是串联起一系列的小高潮,不管是在透视关系,还是在尺度构成上都颇具中国的特色。而当下的时代背景更是表明中国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设计院和独立事务所并进,外国对中国有思想上的输入,中国对外国也有输出。 还有一点特别有意思,书里谈到了两种结构主义,一种是埃森曼科林罗那种在意墙柱关系的,一种是席勒的空间句法,也就是空间与空间之间关系的。

评分

老师写的书,本来是为了辅助理解课上的内容。后来变成了一种享受, “建筑是灵魂的监狱” ———panopticon时刻存在。

评分

一篇读罢头飞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