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作者是钱穆。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 ),江苏无锡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 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 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 ,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 1949年南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 1967年迁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 )史学教授。 1990年在台北逝世,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
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 。他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举现代新儒家的旗帜,在大陆、香港、台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等。 此外还有结集出版论文集多种,如《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化丛谈》等。
从小喜欢就读历史书,记得看的第一本小人书就是《过五关斩六将》。上了大学后读过的名家史书不少,不少都是大部头的著作,但深刻印象的书并不多。有些书确实写得很精彩,见解论述精妙,但不知为什么印象却并不怎么深刻。反而是一些薄册子,论述简约却回味无穷。钱老爷子这本...
评分我想,这本书的主要作用在于启发读者思路,使人认识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有其复杂的一面,除此之外恐怕没有太多意义。 稍举一例,以该书对“贤人”政治的描述来说,钱穆显然具有一种中国传统士大夫式的精英意识,以及不谙政治实务的书生意气。我们这个国度的实际情况是,除了去...
评分知道这本书是因为看了吴晓波的《浩荡两千年》,其重要参考书目之一就是钱穆的这本。于是找来看,果然是两个层级的东西。撇开没看完的《中国近代史》,钱穆的这本书算是我看过的为数不多的历史书中最为严谨的书籍了。虽然只是薄薄一本,两百页不到,但却可以把中国五个重要朝代...
评分本书是钱穆大师的讲稿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短短的160多页,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地方与政府的关系、考试制度、经济制度、兵制等做了概况和比较,指陈利害得失,实在是好书! 钱先生认为讨论历史制度,应该将当时的历史传统与...
评分在钱穆先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为其重点阐述的一部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中国古代政治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伴随了整个封建社会政治史。那么根据钱穆先生在本作中的阐明,我们显然可见,钱穆先生认为中央权力对地方的深...
大师之风,绝不卖弄玄虚、故作高深,只在挥洒之间讲两千年历史娓娓道来。寥寥数语,就把很多我高中时候疑惑的问题说通透了,遗憾这本书看得太晚。看第一遍,注意知识,做启蒙用,当然本书价值绝不仅于此。书中有些地方并不辩证,比如对于太平天国的强烈反感,对于孙中山的盛情赞扬,不过透过这些文字,看到的是一个纯粹、有责任感、有道义的革命者、知识分子。
评分1.政治是文化体系一目,应分为两方面:一是人事,一是制度。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 死的制度绝不能完全配合上活的人事 2.中国少专讲政治理论的著作并非由于中国人对政治无思想无理论,而是中国读书人多做了官可以实践 3.日子久了好制度会变坏 惟其一切制度都不会永久好下去,才使我们在政治上要继续努力,永久改进 4.汉和唐是最能代表中国的两个朝代 中国政治传统观念重质不重量,认为贤者的意见能代表多数,代表舆论和公共意见 5.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下一种通融性,每一制度都留有活动变通之余地,不肯死杀规定斩绝断制 6.制度的背后都应有理论和思想 制度有其适用的条件,政治制度是现实的,必须针对现实时刻求变适应 7.不能把历史切断一味模仿外国制度、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名之曰革命 革命本质是推翻制度迁就现实
评分只有钱穆这样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大师才能把浩浩荡荡两千年的制度变迁信手拈来地浓缩在这薄薄一百来页的小册子里。虽然这只是个演讲稿,但其信息量绝不亚于一部巨著。恨没有早点拜读,日后也必将再读。不过,就钱穆先生对清朝的评论而言,又觉得稍有偏见,试想几十万人的东北部落何以问鼎中原,延续国祚二百多年并奠定今日中国多民族大一统的局面,仅仅靠法术或伎俩恐怕难以解释。即便满洲统治者是出于维护自身部族利益羁縻压迫汉族知识分子,其制度安排不可谓不精妙不有效,而这如今这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智慧的一部分,仍然值得研究、扬弃。
评分汉唐宋明清五个大一统朝代的政治制度简史,须知一项制度的实行必是与其他制度相互配合,而一项制度无论多么好也不能永远不变的,唐后虽然仍有宋元明清,但却再未有如此一个万邦来朝的升平之世则是今人当从历史中反思的。
评分学术性较强,草草翻过一遍,以后有机会再细读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