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党权与党争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历史 中国近代史 国民党 政治 王奇生 近代史 治党史 政治学
发表于2025-02-23
党员、党权与党争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此书让人清醒
评分社科文献新出的精装版,本书在学界的地位和学术价值配得上这个装帧和价格。编辑和文字处理上有一个问题,书中所引史料的异体字和错别字均未经过校正,有些字词直接读过感觉非常别扭,希望以后再版能改过来。弱势独裁这个解释方式和王奇生在书中对国民党组织形态的考察都非常精美,本书最大的价值正体现于此。国民党实际上是借鉴两个不能同时并立的政治架构,拼装了一台不伦不类的政治机器。王将其解释为国民党的一种漏洞百出的兼收并蓄。但如果继续延伸思考的话,在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中,为何会出现这种兼收并蓄?或者说这种兼收并蓄是孙面对政治危机时的权宜之计还是其政治思想或政治哲学的必然结果?这一点是王奇生在书中没有完全讨论清楚的,也是可能的一个思考方向。最后,感谢这本书伴我度过了最近一段紧张、焦虑、纠结的日子。
评分戴季陶、谭延闿、唐生智(1926):“KMT不行了,革命还是CP。”
评分本书作者王奇生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书中考察了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从国民党内部探寻其制度结构与运作机制,充分运用大量史料,对国民党内部派系冲突、党务与党权在地方的运作、党与政和军的关系等做了细致的讨论。全书核心是国民党是一个“弱势独裁政党”,组织的散漫性使其无法实现俄共式的一党专政,即有独裁之心,而无独裁之力。国民党政权的支撑力量不是党员和党机器,而是军人和武力。在党、政、军三者之中,党的力量最为脆弱。无论战时抗日,还是战后“剿共”,最先瓦解的往往是党部,其次是政府,最后才是军队;收复某一个地方,最先到达的首先是军队,其次是政府,最后才是党部。党完全沦为军政的附庸。国民党始终未能建立一个具有严密渗透性和强大内聚力的政党组织体系,这是其最终失去政权的主要原因。
评分作者认为国民党本质上是一个弱势独裁的政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还是中国庞大的治理规模,这意味着大一统的制度必然与有效的治理之间产生矛盾,要保持党的政令如一就意味着地方治理能力的丧失,一旦地方都各行其是,就意味着独裁有效性的丧失。老蒋为了解决这种矛盾创制了党内之党、党内之派,开展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改组,但都未能避免这种治理的危机,反而导致激烈的派系之争。而共产党的成功则在于通过运动式治理和政教礼仪教化缓和了大一统与地方治理之间矛盾,达到了国家制度的有效治理。
王奇生,湖南湘乡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本书考察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从国民党内部探寻其制度结构与运作机制,对国民党内部派系冲突、党务与党权在地方的运作、党与政和军的关系等做了细致的讨论。全书核心是国民党为“弱势独裁政党”,其组织的散漫性使其无法实现俄共式的一党专政,即有独裁之心而无独裁之力。作者指出,国民党始终未能建立一个具有严密渗透性和强大内聚力的政党组织体系,这是其最终失去政权的主要原因。
08年和同事们去井冈山,刚到大门就激动的泪奔。当然我也没想到我会那样。 人生的短暂,命运的无常,让一切奋进者不能不敬佩那些创造过奇迹的人们,做事业,何其难也! 我不是毛的崇拜者。但看到那茫茫的群山,想到当年毛领导那一群由农民、矿工、旧军人、土匪、盲流组成的小组...
评分一、改组后的国民党形式上是列宁式政党,照抄俄共党章。 二、国民党新党员主体为知识青年。但由于基层组织不力,基层多为土豪劣绅混入。党组织生活亦松散。(原因或为共产党为一小党,自下而上发展;国民党由老大党自上而下发展,故不易深入基层) 三、国民党宣传远不如共产党...
评分08年和同事们去井冈山,刚到大门就激动的泪奔。当然我也没想到我会那样。 人生的短暂,命运的无常,让一切奋进者不能不敬佩那些创造过奇迹的人们,做事业,何其难也! 我不是毛的崇拜者。但看到那茫茫的群山,想到当年毛领导那一群由农民、矿工、旧军人、土匪、盲流组成的小组...
党员、党权与党争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