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的仪式

告别的仪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法]西蒙娜·德·波伏瓦
出品人:
页数:544
译者:孙凯
出版时间:2019-9
价格:7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78492
丛书系列:西蒙娜·德·波伏瓦系列
图书标签:
  • 萨特
  • 西蒙娜·德·波伏瓦
  • 哲学
  • 回忆录
  • 存在主义
  • 波伏娃
  • 法国文学
  • 法国
  • 告别的仪式
  • 情感
  • 成长
  • 告别
  • 回忆
  • 人生转折
  • 心灵疗愈
  • 孤独
  • 时间
  • 告别仪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新知识分子”萨特的临别肖像

波伏瓦与萨特的终极对谈

伴侣生活 = 智识对话

“这是我的第一本——也许是唯一一本——您不会在交付印刷前读到的书。整本书都是为您写的,却和您无关。”

《告别的仪式》是法国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瓦记录下的让-保罗•萨特生命中的最后十年,以白描的手法近距离地刻画了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萨特晚年的日常生活,他为之奋斗到最后一刻的事业,以及他面对疾病和死亡的态度。

1970年,萨特65岁。两年前的“五月风暴”虽然已经结束,但余波未平,深受该事件影响的萨特重新思考知识分子的角色,提出了“新知识分子”的概念。同时,他担任着数份报纸的编辑工作、参加集会、召开记者招待会支持受迫害人士、筹备电视纪录片,在乐此不疲地参加各种活动的同时,坚持从事文学创作。

但无法忽视的,是不断折磨他的各种病症:高血压、视力下降几、脑损伤、尿毒症……

“我的健康资本已经耗尽了。我活不过七十岁。”

“事实上我没有死,能吃能喝。然而作品已经写完,在这个意义上,我死了……”

日益炽长的焦虑情绪折磨着萨特。他想到了他的身体、他的年龄,想到了死。一个哲学家如何面对自己的痛苦、疾病和死亡?一个终身践行存在主义的思想先驱如何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

作为最接近萨特,也是对他最重要的女性,波伏瓦依据自己一直以来坚持写的日记,以及从朋友的笔录和口述中收集的各种材料,详细记录了萨特最后十年的生活,无数巨细靡遗的细节和如同亲临现场的对话,罕见地展现了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萨特。

在波伏瓦的记录后还附有她与萨特的长篇对谈,萨特借此机会回顾了自己的家庭、童年和求学经历,并且梳理了对文学、哲学、阅读、写作、音乐、绘画、平等、金钱、时间、自由、生命等诸多主题的思考。

“他的死却把我们分开了。我死了,我们也不能重聚。事情就是这样。我们曾经在一起融洽地生活了很久,这已经很美好了。”

作者简介

西蒙娜•德•波伏瓦

(1908—1986)

法国二十世纪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她于1908年出生于巴黎,1929年或巴黎大学哲学学位,并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1945年她与让-保罗•萨特、莫里斯•梅洛-庞蒂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在思想界引起极大反响,称为女性主义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

目录信息

前言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与让-保罗•萨特的谈话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2004年中秋节,也就是八年前的一个下午,我在一家旧书店里淘书,得到了一本《萨特传》,著者是西蒙娜·德·波伏娃。实际上,这是一本新书,我之所以说它是新书,是因为十余册一包的防潮纸包装还没有拆封。大概是书库里库存的处置,或者是书店的退货吧。总之,他们孤零零的被扔...  

评分

评分

读大学的时候买过两本哲学的书,一本是尼采,一本是黑格尔。尼采的翻过两页,黑格尔的一页未翻。至此以后,我认定哲学不是我感兴趣的话题,也没有再读过哲学的书。 看这本书是为着波伏娃去的,结果全本都在聊萨特。这并没有什么不好。萨特于我,是个过于高深的存在,如果不是这...  

评分

2004年中秋节,也就是八年前的一个下午,我在一家旧书店里淘书,得到了一本《萨特传》,著者是西蒙娜·德·波伏娃。实际上,这是一本新书,我之所以说它是新书,是因为十余册一包的防潮纸包装还没有拆封。大概是书库里库存的处置,或者是书店的退货吧。总之,他们孤零零的被扔...  

评分

之前有本非常火爆的书籍《存在主义咖啡馆》,通过这本书,延伸读了一些哲学类的书籍。 看到上海译文出的波伏瓦《告别的仪式》,第一时间买了回来,可以说是被封面所吸引,也可以说对两枚图章感兴趣。 封面上,萨特隐藏在黑框眼镜背后的犀利的眼神,与明显具备防备的神态对照之...  

用户评价

评分

大约17、8年前,第一次在爸妈的书架上读了「萨特传」,而后不停地在寻找和读懂他的路上越走越远。那时候还不清楚什么是哲学,也闹不懂什么是存在主义。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他自己与自己用文字争论,辩解和证实三大理论,太有趣了。之后,从他的文字里,知道了尼采、加缪、海德格尔......看到了「死无葬身之地」、「魔鬼与上帝」...... 再后来,对加缪的偏爱,让我越来越读不下去萨特了。 前几日无意中买到这本书,看了几十页之后,才惊觉原来这就是少时读过的「萨特传」。读了一半,发现当初喜欢的老头现在再看已没那么可爱了,可是文字煽动性还是那么强大。波伏娃果然是他最忠实的追随者,就算争论喋喋不休从未停止,但字里行间充满了自由。

评分

(191130 晚上在page one书店)1981年出版。二人的对话整理占了绝大的篇幅。没有通读一整遍,等我沉迷于读萨特的时候会买来看。

评分

(191130 晚上在page one书店)1981年出版。二人的对话整理占了绝大的篇幅。没有通读一整遍,等我沉迷于读萨特的时候会买来看。

评分

波伏娃视角下萨特人生的最后十年。一个典型法国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热爱政治,在各种抗议书上签字,积极参与社会运动。不结婚但是有很多女朋友,陪他走过一生的却只有波伏娃,但是和其他人也都可成为朋友。。

评分

读到390,因为书的排序问题,先是看着萨特一点点瓦解,然后看着他又永垂不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