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传体反思录

自传体反思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沃格林是20世纪具原创性和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德裔奥德利人,为躲避希特勒的迫害,1938年和妻子移民美国,并于1944年成为美国公民。

沃格林的基本问题意识是:已经呈现出种种凶相的现代性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为此探究一生,写下了四千多页的手稿,涉及哲学史、文学史、宗教史、史学史、政治思想史、经济思想史等许多领域,将复杂的哲学反思与具洞察力的历史探询融为一体,曾被誉为哲学和史学思想界的巨子。

出版者:华夏出版社
作者:[美]埃里克·沃格林 口述
出品人:
页数:166
译者:段保良
出版时间:2018-6
价格:4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8094243
丛书系列: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沃格林集
图书标签:
  • 沃格林 
  • 政治哲学 
  • 传记 
  • 回忆录 
  • 经典与解释 
  • 美国 
  • 埃里克·沃格林 
  • Voegelin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沃格林的思想艰深难懂,听说“经典与解释”的主编刘小枫教授专门带领学生连续读了两个学期的沃格林。这本书是沃格林本人的口述,是沃格林解释沃格林。想要了解这位大师的整体视野吗?想要进入其思想堂奥吗?那么,本书正是为你预备的。

《自传体反思录》是根据沃格林1973年访谈录音整理成文的一部 自传。在书中,沃格林详细讲述他一生经历:早年求学及任教于维也纳大学,1938年为逃避纳粹迫害而流亡,后来在美国及德国执教并从事研究。这是一位思想巨子的心路历程:他在漂泊不定、纷纭扰攘的学院生活中,不断拓展学术视野,从西方古典及中世纪文明中汲取源头活水,逐渐摆脱了流行的学术思想风尚,进入哲学化的生存境域。他身处制度坍塌、智识败坏和人格堕落的乱局,却不懈地探索淑身济世之道,迈向日益精进的见地。

本书所提供的历史和生平背景,不仅揭示出沃格林从事学术研究的动机,对于沃格林著作中的绝大多数核心观念,亦辨章其渊源,勾勒其发展,是理解沃格林思想的一部提纲挈领、简明易读的入门书。

我们实在幸运,20世纪哲学和历史思想界的巨子在离世前留下了他的自传式反思。很难想象还有比这更光彩、更引人入胜的回忆录。

——Robert Nisbet,美国已故社会学家

对于任何研究沃格林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非常宝贵的指引。阅读这本书,无异于聆听沃格林本人向我们解说他的巨著《秩序与历史》是受哪些思想影响而成形的。

——Walker Percy,美国已故作家、哲学家、符号学家

[《自传体反思录》]留给读者的印象是充满魅力和易于理解。在抨击左派思想家的反智主义和反美主义时,沃格林有点像布鲁姆(Allan Bloom)。然而有一个巨大的差异。《论美国心灵之封闭》(The Closing of the American Mind)的作者会被人们记住,主要是因为他的抨击之猛烈和才华之横溢,沃格林会被人们记住,则是因为他……恢复了“古典哲人的伟大发现”——亦即“人不是‘必死者’,而是一种致力于奔向不朽的存在”。……凝望他的全部作品,你看到的不是一座巨大的斑驳陆离的凯旋门,而是一道彩虹。

——Thomas D’Evelyn,《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89年11月6日

这部书篇幅短小,却传递出一个具有伟大的模范力量的巨人的印象。我发现要表达这个意思的方式,就是说沃格林是一位摩西,要出示他的法版。在一种漂泊无定、被众多喧嚣的压力集团左拉右拽的学院生活中,对于为什么我们应该信受四种律令,唯沃格林有清晰的领会。

——Paul G. Kuntz, Intercollegiate Review,1990年秋第1期,页50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第22章徐志跃译为《为什么做哲学?为了再现实在!》(段译为《为什么搞哲学?为了重新捕获实在!》),过去初读这书(徐译)时,这一章对我触动很大,可以说我阅读沃格林即开始于这一章,所以逐句比对,发现段保良这个“新译本”基本是改写自徐志跃译本,有时在徐译基础上,把...  

评分

我的研究在历史哲学中达到了顶点,所源出的动机是简单的。它们来自政治处境。一个生活在一战结束以来的二十世纪的人,只要有一个开明和反思的头脑,正如我一样,就会发现自身被意识形态语言的洪水从四周包围,即使不说是遭到了挤压——因此,意识形态的语言也意味着语...  

评分

沃格林《自传性反思》(徐志跃译,华夏出版社,2009)第98页第二行的“迷津”,原文是maze,应该译作“迷宫”吧。 徐氏也真是的,连摆在面前的究竟是“迷宫”还是“迷津”都傻傻地分不清,就要带领人们穿越,以至于其追随者们真正穿越的,大概是徐氏的低级错误的语言所形成的充...  

评分

“穿越腐败语言的迷津”一语出自心岳师译沃格林《自传性反思》 “在致力于穿越腐败语言的迷津,以寻找某种方式通往实在及其表达的恰切语言时,出现了某些不总让当代知识分子喜欢的规则。我的研究中,在方法上首要的、也许是最重要的规则,乃是回到孕生象征的经验。” 我猜,当...  

评分

我的研究在历史哲学中达到了顶点,所源出的动机是简单的。它们来自政治处境。一个生活在一战结束以来的二十世纪的人,只要有一个开明和反思的头脑,正如我一样,就会发现自身被意识形态语言的洪水从四周包围,即使不说是遭到了挤压——因此,意识形态的语言也意味着语...  

用户评价

评分

颠覆性 典范性 根本性 进入境界了 十分了得

评分

没啥意思。

评分

第二次读,之前用的徐志跃先生译本,感觉没必要重译。移除通向实在之真理的各种障碍,敞开与人类历史性生存洪流的体验性接触,这是沃格林著作的支配性主题,也是本书所力图呈现的作者人生经历。沃格林的作品,不论本书或是《秩序与历史》,和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很相似,都是回忆性质的。

评分

阉割之作,作为沃格林的研究者,我认为徐志跃先生的版本无疑是最好的。

评分

29页,ethics误写为ehics。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