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島由紀夫文學的出發點,預見其日後生涯與文學的一切
★日本戰後文學極具代表性的名作
我自小就意識到,吸引自己的事物皆與常人不同。
誕生在戰爭期間,身為一個男孩子的我,先是被身著華麗和服、濃妝豔抹的魔術師吸引——我的心深深馳迷於舞台上盛大的假面演出,虛假與力量如此撼動我的靈魂、賦予我表演的意識……隨著逐漸成長,我的心與熱情,皆祕密澆注在結實、充滿彈性的年輕男性肉體上,我不想成為英姿煥發的軍人,卻在意著他們健美的體態;我也不想享用活著的他們,讓他們死於折磨的影像總能賦予我最大的愉悅……
然而,身為一名傑出的演員,我必須飾演好正常的男性角色:與美麗的女性交往、吻她們、結婚生子。
☆
三島由紀夫的第一本半自傳性小說,不僅出版後即成為暢銷書,川端康成更譽為「1950年代的希望」,確立其新進作家的地位。
在書中,主人翁希望找到自己對死亡偏好的根源,後來他找到的是他的同性戀傾向。
同性戀題材挑戰了當時日本傳統社會風氣,成為當時文壇的熱門話題。
「在別人眼中覺得我演戲,對我而言卻是想要回歸真實本質的表現,而看在別人眼中覺得是自然的我,反而才是我在演戲。」
在這本半自傳的長篇裡,三島並沒有把假面自覺當作假面,他只是對喬裝產生興趣,因而陷入表演的欲望,「純粹的我」與「演戲所喬裝的我」交錯;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作者不得不發現自己本來的面目,此書正是一座青春情慾的紀念碑。
三島由紀夫
三島由紀夫(1925-1970),本名平岡公威,出生於1925年1月14日,自幼身體孱弱,在祖母的溺愛下成長,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後,任職於日本的大藏省,隔年為了要專心從事寫作而離職。在川端康成的引介下,三島開始在文壇嶄露頭角,創作不斷,成為日本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而他不僅在日本聲譽卓著,在國外也有極高的評價,曾三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被譽為是「日本的海明威」,也是著作譯成英文等外國語版最多的當代作家。三島除了小說、散文與詩詞等文學創作外,在戲劇方面也展現驚人的才華,寫了許多優秀的劇本,致力於日本古典戲劇能樂和歌舞伎的現代化。同時他還擔任過電影演員,在以自己小說改編的電影中特別演出。1970年三島完成力作《豐饒之海》四部曲後,夥同他人前往自衛隊總部挾持總監,發表《憂國》萬言書未果,於是在11月25日選擇以切腹的方式自裁。三島一生寫了40部小說、18部劇本與20篇短篇小說,主要著作有《假面的告白》、《金閣寺》、《禁色》、《美德的徘徊》、《豐饒之海四部曲》、《近代能樂集》與《愛的飢渴》等。
譯者簡介
高詹燦
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研究所畢業。現為專職日文譯者,主要譯作有《蟹膏》、《獻給折頸男的協奏曲》、《鳥人計畫》、《烏鴉的拇指》、《夜市》、《光之國度》、《蟬時雨》、《劍客生涯》系列、《新選組血風錄》等書。
個人翻譯網站:www.translate.url.tw
如果要将人分2种的话,那可以有五花八门的答案。比如,好人和坏人,男人和女人,骗人的和被骗的等等,不过,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世界上存在两种人,一种倾向于被净化,另一种倾向于被浊化。因此同样是世间的事物,他们被感染到然后塑造出的性格也会截然不同。就好像走进一养老院...
评分如何理解三岛由纪夫呢? 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家”,而是一个有着强烈的“媒介融合”意识的“艺术家”,文本、身体、行动、影像记录与呈现、乃至最后惨烈的死亡,都是他得心应手的媒介,他一生的创造,是一部倾心谋划的“大作品”,正是因此,他在辞世前坚持要求:一部“...
评分最吸引我的依然是死亡、夜和热血 -----“我” 日本人笔下的青少年主人公鲜少有健全的家庭环境,从村上春树到三岛由纪夫。甚至是渡边淳一和大江健三郎文内的中年男人也不例外。他们生存在压抑混重的环境里,四周可能全是羸弱年迈的祖母级人物,又或是粗暴简单的父亲,他们无一...
评分《假面自白》这篇小说的文学价值在哪里?何以说这本书奠定了三岛由纪夫文坛的地位? 作为忠实三岛粉,我试着来回答这个问题。 《假面的自白》始作于1948年11月(时年三岛23岁)。1949年7月小说出版,这是三岛第一部长篇,其问世标志着三岛作家生涯的开始。 关于这部小说的取...
评分读过这套丛书中的《潮骚》《春之雪》和《假面自白》,除了《潮骚》没有什么大到碍眼的问题,另两个简直令人发指。《假面自白》中很多句子像是电子软件翻译的似的不说,还经常冒出来不知道是哪国语的单词,别告诉我三岛由纪夫就这风格,欺负我没看过别的版本的翻译怎么着??《...
是一本读完让我更喜欢三岛先生的书。
评分三島的文字彷彿一把手術刀,剖開了他自己,也讓我窺見到一直以來或是逃避抑或迷茫的自己
评分特意买的新译本,这周内终于看完了,只想说,三岛的体态描写真的绝了……我给跪了……以及通过体态描写间流露出来的欲望与渴望,根本就是通过铅字在人的面前摇曳起舞。
评分读到后半部分圆子出场,才渐渐入戏
评分三岛把自己对男性的倾慕以及为了遮掩与女性交往中的无能感描述得非常细腻准确,让我想起了王小波的《似水柔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