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瑟而歌:如何理解新诗》通过分析林徽因、穆旦、顾城、海子、马雁等几位优秀汉语诗人及其诗歌,提供理解新诗的有效路径,希图使读者面对一首陌生的诗时不再胆怯和无所适从,而面对熟悉的诗时,也可以恢复济慈所说的“消极感受力”——在美面前,一个人有能力经受不安、迷惘、疑惑,而不是 烦躁地务求事实和原因。
本书是waits继《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之后,谈论中国诗的第二本小书,这次谈论的是尚处于未完成的新诗。倘若我们能藉此辨认出那些值得信任的诗歌,体验它,探索它,被它充满,被它许诺,我们将有所收获,这收获不是知识上的,而是心智和经验上的,像经受了一场爱情或奇异的风暴,我们的生命得以更新。最终,我们在由那些最好的母语诗人构筑的汉语山河中,继续分享和延展因他们的存在而变得更为广阔的中文。
张定浩在这本书中谈论的诗人,都过世了,林徽因、穆旦、顾城、海子和马雁五位诗人。取瑟而歌四个字来自论语,意为不言之教,表达一种信任,懂得,以及共同参与。 诗人,诗歌本身,诗人的生活,还有议论纷纷的话题,常被杂糅在一起谈论,甚至话题和诗人的生活越过了诗歌本身,形...
评分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不喜欢新诗的,但是不妨碍我对新诗的理解。新诗是相对于古诗而言的。以前总觉得古诗诗我国文化的传统瑰宝,我发现,我原来的看法太狭隘,武断。任何事物只有深入了解研究之后,才能发现它骨子里的美。而新诗,就是如此。 本书是一本谈论新诗的小册子,“取瑟...
评分 评分一 几年前推荐过《既见君子》,那是张定浩谈论古代诗人的书。 那本书写得很轻盈,从曹子建、阮嗣宗谈到陶渊明、李太白。 篇幅都不长,不追述诗人生平,只是对着诗,对照自己,写下些许感受、体悟,如此而已。 如此而已,却读得我很感动,张定浩打开了一扇门,通过它,我们每个...
评分法国哲学家皮埃尔·阿多在《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这本对话录中,提出一个观点,即认为在古代哲学家的眼里,哲学并不是一种理论思辨和话语体系,而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和态度。阿多说:“古代哲学作品的撰写并不是为了展现一个体系,而是为了产生一种培育的效果。”“哲学,正是切...
真风雅是很难模仿的
评分之所以买这本来看,是因为他末篇写的马雁,但事实是这篇不如马雁的散文写得好,这本书里还是林徽因那篇最好。张定浩的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是非常平静深婉的,但总体风格很难说是敦厚,反而有种很明显的示威意味,每篇文章都在回应舆论。然而也许是他太注重舆论了,因而那种把“词语”作为当代诗基石的诗论倾向,总让人感觉并不牢靠。
评分不可思议的是,最近的想法在这里一一得到了回应。「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评分读完顾城那章后不得不平静一会儿,上次因书而哭还是在塞林格那儿。我很感激作者能用这般理解的语调谈论顾城。顾城是我读的第一位当代诗人,高一。好几年我只读过他,真的印证了诗,语言,会塑造出属于它的年轻人。我知道按他的诗去活是何感受。逃避他人的复杂黑暗而自居弱小孤独。后来才懂得感伤什么也不是,但我对人际关系还是恐惧,还是力不胜任。我想摆脱他媚俗幼稚的语调,不雕琢的懒散,任性与封闭,就像摆脱原罪。所以,我很感激作者在今天也肯定这些诗的的确确美(夜深深的花束…仍触动我啊),指出他有自己的诗学确认,不是那本后人强加的琐碎的全集。或许,当初学到的只是最表面最简陋的功夫,而真有分量的轻盈纯真,几乎透明的技法,是十五六岁的我忽略的。他是我最初的朋友,我洞悉他的弱点,但他不是敌人。换个视角。重新认识他。
评分这个世界对每个诗人的误解其实都蛮深的,他们抽取一些话题,就把这个诗人打扮得人模鬼样推出去。作为读者,其实,重要的不是他是谁,是他写了什么,道理就这样,但真的很难做到。waits老师写诗,所以会触碰更多诗的语言层面的东西,很让人受益,真正的有意味的就是诗。(很久没写诗了,要开始动笔写写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