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次將是烈火

下一次將是烈火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詹姆斯•鮑德溫(1924—1987),美國著名小說傢、散文傢、詩人、劇作傢和社會活動傢,生於紐約哈萊姆區,童年坎坷,生父有毒癮問題,後母親嫁給牧師大衛·鮑德溫,又生育8個孩子。

1938年,受其嚴苛的繼父的影響,14歲的鮑德溫成為瞭哈萊姆地區的一名牧師。17歲時,鮑德溫決定脫離教會。19歲生日那天,其繼父去世,當天哈萊姆地區也發生瞭暴動。

1948年,對美國的種族現實極度失望的鮑德溫選擇移居法國。1953年,鮑德溫齣版瞭帶有很強的自傳色彩的處女作《嚮蒼天呼籲》。此後的三十年裏,他陸續齣版瞭《 土生子劄記》《喬萬尼的房間》《另一個國度》《下一次將是烈火》《告訴我火車開走瞭多久》《如果比爾街會說話》等著名作品。

1957年,鮑德溫迴到美國,投入當時如火如荼的黑人解放運動。1987年12月1日, 鮑德溫因肺癌在法國去世。他一生著有六部長篇小說、四部劇本、十幾部散文集、一本童書和一捲詩集。

2016年,哈烏·佩剋執導的、以鮑德溫為主人公的紀錄片《我不是你的黑鬼》獲得奧斯卡奬提名。《諾頓美國黑人文學選集》如是評價鮑德溫——“以優美的藝術性,通過將自己個人經曆中最隱秘的部分和國傢及世界命運中最廣泛的問題結閤起來,刺透瞭美國種族意識中的曆史性障礙。”

出版者:人民文學齣版社
作者:[美] 詹姆斯·鮑德溫
出品人:99讀書人
頁數:164
译者:吳琦
出版時間:2019-8
價格:5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020143740
叢書系列:詹姆斯·鮑德溫作品係列
圖書標籤:
  • 詹姆斯·鮑德溫 
  • 美國文學 
  • 美國 
  • 文學 
  • 散文 
  • 非虛構 
  • 隨筆集 
  • 短篇小說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每當我感到迷失,我的地牢就會震動,我的鎖鏈就會掉落。

20世紀 美國文壇無可取代的良心 詹姆斯·鮑德溫 James Baldwin

影響幾代人 探尋信仰、暴力和愛 的散文經典

齣版56周年 簡體中文版首次齣版!

嚮詹姆斯·鮑德溫緻敬的紀錄片《我不是你的黑鬼》(I Am Not Your Negro)獲得奧斯卡提名

——————————————————

《下一次將是烈火》是詹姆斯·鮑德溫影響最為深遠的散文集,全書由兩篇信件組成。第一篇《我的地牢在震動》最早刊登於《進步》雜誌,是作傢在美國黑奴解放運動100周年紀念時給侄子的公開信,講述瞭非裔美國人如何經曆一代代的不公而幸存,並敦促侄子超越白人對黑人的狹隘定義,追求卓越。

第二篇《十字架之下》最早發錶於1963年的《紐約客》,當時正值亞拉巴馬州發動的針對黑人的暴力事件,鮑德溫憑藉其對“國傢的黑暗現實尖銳劇烈的批判”登上《時代》雜誌的封麵。作傢迴憶瞭自己17歲時遭遇的信仰危機,描述瞭基督教堂裏遍布的僞善和暴力,以及自己和美國黑人穆斯林運動領袖的一次分歧。鮑德溫深刻地指齣種族歧視的根本來源於白人對權力的病態迷戀,以及他們麵對公義和曆史的虛無與恐懼,號召黑人和白人拋棄黑暗的膚色政治,共同承擔起艱難的曆史責任。

——————————————————

【媒體評價】

你令美國的英語真正變得誠實,真正具有世界性。你揭露瞭這種語言的秘密,重新塑造它,使它變得真正現代、有錶現力,充滿人性。你剝下這種語言身上那種安逸和舒適、那種僞造的安慰、虛假的無知,你剝下它的藉口和僞善……在你的手中,語言重新變得美妙。在你的手中,我們看到語言的本來麵目:它既非冷酷無情,也非鮮血淋淋,而是充滿生命力。

——諾貝爾奬得主 托尼·莫裏森(1987年,為詹姆斯·鮑德溫撰寫的悼文)

身為美國人、身為黑人到底意味著什麼,鮑德溫對此的描述可能是20世紀最雄辯、最有說服力的。——《衛報》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吴琦:翻译中的召唤 我觉得翻译过程可能也标示出他的特别之处,就是他是那种会把你自己,会把作为读者的你勾出来的那种作家,就是他永远召唤你,用你自己的经历,用你自己的眼睛,来体会他曾经体会过的痛苦和他所试图完成的那种和解。我觉得这种特点体现在他的语言上,尤其是他...  

評分

早上看《美国精神的封闭》(谢天谢地感谢自己从来没有成为这本书的拥趸),看到布鲁姆写: 最后, 民权运动的激进派莫名其妙地跟南方人一唱一和, 成功地使人们普遍相信, 美国的创建过程、美国的原则是种族主义的。 他们所推动的这种不良意识, 腰斩了通俗文化中讴歌民族历史...  

評分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作者的精神完整、成熟,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极其值得一读。 我不是来做广告的。读完之后,看了看豆瓣的书评,觉得自己也许有一种义务,写下一些意见和提醒。 0 以下所言,是对一个普通读者所说的,即对于那些并非出于所学专业、工作的目的而阅读某书的读者...  

評分

l 去世三十年之后,鲍德温成为流行文化的偶像。——《洛杉矶时报》,2017 l 过去五年,西方世界被引用热度最高的作家之一。他曾是马丁·路德·金最重要的伙伴和同行者之一,用毫不妥协的尖锐笔触批判美国种族政治的扭曲和阴暗。 l 《下一次将是烈火》出版56周年之后,依然是批...  

評分

早上看《美国精神的封闭》(谢天谢地感谢自己从来没有成为这本书的拥趸),看到布鲁姆写: 最后, 民权运动的激进派莫名其妙地跟南方人一唱一和, 成功地使人们普遍相信, 美国的创建过程、美国的原则是种族主义的。 他们所推动的这种不良意识, 腰斩了通俗文化中讴歌民族历史...  

用戶評價

评分

加繆之外,詹姆斯·鮑德溫在這本隨筆集裏,用他那布道般如火的慷慨心靈為我們敘述瞭人之為人最根本的睏局。書信是一個恰當的形式,他和白人,和黑人,和弱者,和狂熱分子,和一切由於削弱瞭他人生命力量而自我被閹割的睏境中的人對話。隨筆寫作的背景是20世紀美國黑人民權運動興起的時代,但鮑德溫齣色而挺拔地超越瞭對單一睏局的質問,他從最隱秘的個人經驗齣發,指嚮國傢,種族,階級,乃至一切人類自我畫地為牢的分層地獄。他用優美的藝術創作進行錶白,試圖刺穿束縛人類的迷網。在道路的盡頭有愛。彆人自由瞭,我們纔能自由,這絕非自我殉道,而是一種人類藝術傢清醒冷靜的道德認知。值得讀三遍。

评分

作品是好作品,因為沒法理解當時的黑人情況,看鮑德溫的句子有些像是非理性的人身攻擊感覺。扣兩星給翻譯。。這個翻譯就和從翻譯軟件上抄來的一樣,畢竟英語和中文邏輯語序不同好嗎,好多從句就直接照搬翻譯,不再翻迴英文去都看不懂什麼意思。

评分

【我並不是想把苦難悲情化——這方麵適可而止即可,但不經曆磨難的人永遠不會成長,不會發現真正的自我。】 今年最重要的文集之一瞭。 過兩天把托尼·莫裏森的文章和LARB的長文放上來。

评分

他的話像刀刻一樣有力 紮在軟弱的曆史上 “也許我們人類所有問題的根源 都在於寜願犧牲所有的生命之美 而將自己睏在圖騰 十字架 血祭 教堂 種族 軍隊 國傢裏 就是為瞭否認我們終將死去的事實 這個我們唯一擁有的事實”

评分

早課:讀完鮑德溫《下一次將是烈火》,吳琦翻譯,精煉,薄薄一本,那些黑人解放運動中不為所知的暴力事件、信仰危機,看到書中說的,作為一個人,有時也作為一個流動的道德實體存續下去。這在道元的說法裏,就是排列吾身,終成盡界。我們隻是一個用來延續道德的實體,是一具承載佛性的皮囊,為之前和未來作為一個中繼存在,不喪吾,不能齊物。於是我們在此,在圓弧的中心,睏在一隻世上前所未見的最炫目、珍貴、奇異的水輪中間。而上帝給諾亞以彩虹作為標記,不會再有洪水瞭,下一次將是烈火!這是書名來源,一首奴隸改寫聖經的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