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生于北京贫民之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1924年去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华语讲师,开始小说创作,写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1930年回国,先后任教于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创作了《大明湖》、《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等。
《四世同堂》系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分为《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是老舍创作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表现了抗战期间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争,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这部足本,由翻译家毕冰宾(黑马)据浦爱德与老舍合作翻译的《四世同堂》英文稿回译。补全了已经散佚的第三部《饥荒》的最后十六节,原汁原味地呈现了老舍的文风,在信达雅三重标准上,对已经面世的版本又有超越。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分为《惶惑》《偷生》和《饥荒》三部。其中,第三部《饥荒》因各种历史原因未能完整发表,手稿也在变故中遗失,始终是一大遗憾。 2014年,经多方努力,赵武平在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的浦爱德档案中,找到了《四世同堂》的英文译稿,其中第三部《...
评分每个工作日的上班和下班地铁,都在看《四世同堂》中过去,去回一个小时的地铁只能看一节一万字左右的故事,前天周末终于看毕。 对于《四世同堂》,和老舍的《离婚》和《骆驼祥子》比起来,可以说是急就章的作品。一共100节的小说,最末13节在文革中丢失,最后籍由译者由英文...
评分 评分0. 在我的个人阅读史上,《四世同堂》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小学六年级暑假,我用四五天时间一口气读完《四世同堂》,只觉得如痴如醉,一个崭新的世界向我打开了大门。 转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我第一次回过头来重读这本书。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文的开头就开宗明义:“...
评分磕磕绊绊读完了《四世同堂》,如果我说自己被激起了什么爱国主义热情那是假的。 我看了太多东西,我没办法恨,我只觉得他们可怜,只觉得悲伤。 最让我难过的是书以外的东西——老舍本人。他有多么爱他的北平,仿佛那里每一条河都是他的血脉,每一掊土都是他的身...
全书读完,要说“七·七”事变,谁都知道,但说起当时北平城里的人们在之后的反应,真是读了这本才晓得。虽然故事中只描写了以四世同堂的祁家为主的生活在小羊圈里头的六七院人家,但放眼看去,却是当时整个北平城的缩影,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对细节的描写透过纸张让人如临其境。国难当头,有人赴死,有人做了汉奸,也有为了一家老小忍辱负重,老舍笔下,尽现人心。 战争,让人变成了兽,让兽变成了人,无论男女老幼无论善恶好坏,都逃不过战争的蹂躏,惟愿和平,长久如斯。
评分纠结了很久人民文学还是东方出版,两版本都看了,内容上更倾向人民文学,但设计和持感阅读上我更喜欢东方出版
评分人民文学完整版
评分故事本身不够壮烈。但每个人物都刻画得那么鲜活,每个人物性格又都能引人反思,找不到一个寡淡的,多余的人物存在。说老舍笔下人物脸谱化我是不大认可的,瑞宣对于家和国的纠缠,钱老人前后信仰的变化,还有瑞丰冠晓荷等一众汉奸走狗的愚蠢和自我麻痹的描写,反而让人物变得戏剧化,更有意思了。我觉得人物塑造这方面老舍是无可指摘的。
评分人民文学完整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