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生,江苏南通人。曾为《读书》《音乐爱好者》等刊物撰写音乐随笔,尤以《读书》杂志音乐专栏“门外读乐”而知名。著有《乐迷闲话》《如是我闻》等书十余种,驰誉书林乐界。辛先生早年因抗战动乱,未能完成初中学业,后读书自学成癖,并迷上音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遍历乐坛诸家,饱尝古典音乐之妙,他的音乐文字也因此成为中国乐迷亲近西方音乐的津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如是我闻》是辛先生在《读书》上的专栏文章集结,在本书中这位在乐海中跋涉了大半生的老乐迷化身为“音乐导游人”,将自己大半生所得的“听乐实感”化为一篇篇实在的“乐普”文章,以期能同诸多爱乐同好一起探幽音乐的极境。
~~~ ~~~
20世纪90年代末,辛丰年的音乐文字成为一代音乐爱好者亲近西方音乐的津梁,让整整一代古典乐迷饱尝古典音乐之妙,在整整一代人的心目中辛丰年的文字已经成为无法磨灭的经典。
辛丰年的文字老辣丰富,在专业的音乐点评以外,兼融各种乐史名家轶事,这使得他的文章无论是专业的音乐人还是普通的音乐爱好者都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是难得的古典乐启蒙
~~~ ~~~
乐海无涯而人生有限
乐中真谛须用心聆听!
音乐究竟是严肃的体验还是娱乐的消遣?
古典音乐又究竟该如何聆听?
“音乐导游人”积半生“读乐”经验写给广大乐迷的解疑之书
~~~ ~~~
辛丰年的所有文字都充满着诚恳认真,不只是音乐的诚恳认真,更有对人生诚恳认真。读这样的书,觉得人生真是温暖。
——作家方方
我从小就读辛丰年先生的《乐迷闲话》《如是我闻》,真正是于我辈一生一世都有意义的好书。一花一世界,永铭在心。
——作家、学者宋明炜
一直是辛丰年先生的读者,没想到后来自己也成了音乐作者。
——古典音乐推广人田艺苗
老人家是一个传奇。爱乐者的骄傲。
——著名乐评人刘雪枫
我不认识辛先生,他自八十年代起在《读书》杂志漫谈古典音乐的《乐迷闲话》是影响了无数人的。
——原《三联周刊》主编朱伟
睹其文字,未闻乐声,即可想象音乐之美。
——诗人桑克
读《如是我闻》期间,断断续续在本子上写了一些感想,发了几则微博,很惭愧不能写成一片正式的书评。但是也算得上是读书过程中的点滴记录吧。 1. 听古典乐是很好的走出舒适圈的练习。一旦你的耳朵习惯了某一种节奏,某一种处理方式,很不容易再去接纳另一位演奏家的诠释。这是...
评分读《如是我闻》期间,断断续续在本子上写了一些感想,发了几则微博,很惭愧不能写成一片正式的书评。但是也算得上是读书过程中的点滴记录吧。 1. 听古典乐是很好的走出舒适圈的练习。一旦你的耳朵习惯了某一种节奏,某一种处理方式,很不容易再去接纳另一位演奏家的诠释。这是...
评分读《如是我闻》期间,断断续续在本子上写了一些感想,发了几则微博,很惭愧不能写成一片正式的书评。但是也算得上是读书过程中的点滴记录吧。 1. 听古典乐是很好的走出舒适圈的练习。一旦你的耳朵习惯了某一种节奏,某一种处理方式,很不容易再去接纳另一位演奏家的诠释。这是...
评分读《如是我闻》期间,断断续续在本子上写了一些感想,发了几则微博,很惭愧不能写成一片正式的书评。但是也算得上是读书过程中的点滴记录吧。 1. 听古典乐是很好的走出舒适圈的练习。一旦你的耳朵习惯了某一种节奏,某一种处理方式,很不容易再去接纳另一位演奏家的诠释。这是...
评分读《如是我闻》期间,断断续续在本子上写了一些感想,发了几则微博,很惭愧不能写成一片正式的书评。但是也算得上是读书过程中的点滴记录吧。 1. 听古典乐是很好的走出舒适圈的练习。一旦你的耳朵习惯了某一种节奏,某一种处理方式,很不容易再去接纳另一位演奏家的诠释。这是...
丰子恺对他影响很大,最初的启蒙,后来他也成了音乐导游人。他自谦是业余者,书里很少讲乐理,大多是乐史、乐事、乐评、乐闻,娓娓清谈。他很絮叨,慈祥的可爱的絮叨,仿佛口袋里装着许多神奇的玻璃球,一颗一颗,一把一把,掏出来,送给大家分享。听音乐就好了,为什么还要读谈音乐的书呢?因为,有时候可以收获双份的愉悦。
评分读辛老此书,不可速读,信息量极大。作者知识渊博,不止音乐,绘画、历史、国学及电影都涉猎。每篇文章,必引用一堆经典或八卦,如果是对音乐有沉淀的读者,读起来或许过瘾,但对小白而言,不太友好。这会让我等音乐小白生出冒昧的感想,老先生是不是过于掉书袋。
评分老先生所闻,吾辈亦可闻其所闻。
评分老先生所闻,吾辈亦可闻其所闻。
评分无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