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齐·克林汉姆
英国历史学家,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为剑桥大学耶稣学院研究员,于华威大学教授历史,现为华威大学副研究员,皇家文学基金会驻剑桥大学纽纳姆学院研究员。著有《帝国体制》《咖喱传奇》《战争的滋味》《饥饿帝国》等。
《饥饿帝国》选取了二十道美食作为研究大英帝国历史的切入点,通过非洲人如何教美国人种植水稻、东印度公司如何把鸦片变成茶叶、美国人如何成为世界上吃得最好的人等历史事件,详细阐述了从十六世纪至今,英国与其殖民地之间经贸发展、物种迁移、人员流动、技术革新的历史过程。
事实上今天我们吃的每一餐仍然包含着帝国的味道。从远东到新大陆,从鳕鱼、牛肉到香料、茶和糖,帝国利用全球的可食用资源,使英国民众得以告别贫穷、单调、绝望的滋味,迎来食物丰腴的年代。作者莉齐·克林汉姆以其新颖而独特的讲述方式,生动描绘了这些食物在英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为理解帝国的形成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食物与其他历史资料一样,反映了一个时期的文明进程和社会思潮。本书不仅展现了大英帝国殖民时期的社会文化、物质生活的生动画面,为认识英国的社会生活及文化交流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也为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以及现代世界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开辟了新的坦途。
媒体评论:
这本书由一丝不苟的历史研究作为支撑,以食物为主线巧妙地叙述了英国复杂甚至混乱的国际关系,为这一古老的话题注入活力。——《卫报》
书里所展示的是一段贸易、交流、土地掠夺、农业创新和经济变革的历史,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历史有着惊人的联系。——《金融时报》
作者用食物与帝国千丝万缕的联系,展现了食物如何成为大英帝国至关重要的驱动力。它向我们展示了食物的强大的经济力量与政治力量。——《华尔街日报》
英国对于食物的需求,使得它以一种几乎不可能的方式让世界变得更小。有时,了解历史的最好的方式是通过胃。——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
有许多因素推动了英国长达几个世纪之久的对世界霸权的追求,但你一定想不到食物可能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时代周刊》
1.腌鳕鱼取代羊毛制衣业,英国航海贸易开始发展 约翰•卡博特(乔万尼•卡托特)发现了巴芬岛,亨七将其命名为纽芬兰岛。 2.英国为维护国内牛肉较高的价格,禁止进口爱尔兰动物和黄油,爱尔兰市场转向新大陆 爱尔兰黄油换纽芬兰腌鳕鱼,运往弗吉尼亚作为黑奴食物; 西印度...
评分从英国殖民帝国各地食物相互交流和贸易的角度,讲述殖民历史,角度较为新颖。原产地不同的各种食物,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餐桌,而且构成了全球贸易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早在英国工业革命、英国纺织品征服全球以前,农牧渔产品就已经实现了全球贸易。 全球贸易的发展,国际运输技术...
评分1545年7月18日星期六,“玛丽玫瑰”号所有船员——一百八十五名战士,三十名炮手和两百名水手——在船上欢聚,准备享用繁忙备战活动中的“欢迎餐”腌鳕鱼。当厨师们在舱底厨房准备牛舌和牛排时,当船员们往面包上涂抹黄油、就着啤酒吞咽鳕鱼时,他们并不知道,在十几个小时之后...
评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食物不仅可以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同时也是人类社会时代或文化的标志,研究食物我们总是乐此不疲。 用食物来讲英国近现代史,就算是噱头,也足够吸引我。首先是作者选取的角度非常好,以小见大,每一章从历...
评分书很漂亮,但是并不好读。
评分详见书评。
评分主题很好,但写的很浅,另外翻译的水平很低,有大量低级错误
评分按需。
评分全书看完,是书并未有简介中说的那样好。首先本书以食物为主线,贯穿起英格兰的殖民历史。每章通过一种食物来切入历史,但这样的处理让全书显得十分零散,东一棒槌西一榔头,对历史没有整体性的把握。其次,全书并不是很有趣,文笔比较生硬,翻译也有好多不太通顺的地方。而且不少篇章都为英国殖民史上的罪恶进行辩护,如十一章关于鸦片贸易的部分宣称:“(农民)遭受的是饥饿而非鸦片上瘾的痛苦”,然而就在前两页,本书还描述了鸦片的昂贵——鸦片价格等于同重量的黄金!农民吃不起便宜的犯却能有钱抽鸦片,堪称英国版的“何不食肉糜”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