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郊廟禮制與儒學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2019 经学史 秦汉史 眼光犀利,考据扎实,论证啰嗦。
发表于2024-12-24
西漢郊廟禮制與儒學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
張書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現任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漢代經學、先秦兩漢諸子、出土文獻思想。撰有專書《漢書五行志疏證》,以及期刊論文十餘篇。
西漢的儒學思想,往往被視作「沒落」、「黑暗」而遭到冷漠對待。因此,筆者提出「學術史楔」的研究進路,希望透過「制度史」、「思想史」、「經學史」三個層次的討論,具體分析西漢郊祀、宗廟禮制的變遷,以說明從「先秦諸子」到「兩漢經學」的轉折過程,探究西漢儒學的成立條件及發生原因。
「制度史」方面,無論從郊祀或宗廟制度來看,大體可以宣、元之際為界,宣帝以前主要受到秦制、方術的影響,加上因應偶發事件、政治局勢而臨時增設的制度,造成郊廟制度混亂、矛盾的狀況。有鑑於此,元帝即位後,儒生則透過研討經典的相關記載,經過反覆的辯難、嘗試,以恢復各項周代禮例,逐漸汰卻妄誕迷信的成份,彌縫體制闕漏矛盾的地方,進而達到漢家禮樂明備的理想。
「思想史」部份,首先以鄒衍所創的「終始論」為討論對象,考察西漢儒生如何以更優越的理論高度,改造且融攝方術學說,並具體運用在解釋王朝興替的正當性上,由此可以說明為何當時儒生與方士具有共通的特徵,偏重儒生、方士間的關聯性、連續性。其次則鉤稽西漢前後期,尤其是方士與儒生研議禮制的論述形式,以釐清其間的差異,闡明兩者開始分離的發生原因。正是在郊祀、宗廟的反覆辯難過程中,儒生逐步建立起「訴諸經典」、「徵於實驗」、「施於可行」等論述規則,成為西漢儒學的基本特徵。
「經學史」方面,首先論證高堂生至后倉一系禮學,內容主要限於士禮,有關天子儀節,特別是郊祀、宗廟部份,則無能為力,更遑論主導元、成以後郊廟禮制的改革。事實上,由於韋玄成、匡衡等儒生的郊廟禮說,既有經傳為依據,又經過群臣商議、皇帝認可,因此具有相當程度的權威地位,反而影響《禮記》的編輯工作。然而,儒生反覆討論的過程中,雖然錯誤的主張不斷遭到汰除,禮制的共識亦逐步建立,但在禮制的細節部份猶存疑義,例如郊祀方面有「六宗」的意義為何?天是一或六?宗廟方面則在認同「七廟」的結論上,究竟「宗」當合併還是額外計算?均是禮制難以解決的癥結所在,並種下日後今、古文以及鄭、王之爭的因子。其爭論的關鍵在於:在西漢的學術條件中,並沒有任何機制能夠判定,究竟何種詮釋才是真正的古代禮制?禮學亦因此深陷「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莊子‧齊物論》)的辯論當中,成為儒學二千年來不斷反覆出現的循環特徵。
這種辯論的循環,造成學術上「道術將為天下裂」(《莊子‧天下》)的分裂狀態。其實,由於儒生辯論必須在「訴諸經典」、「徵於實驗」、「施於可行」等論述規則下進行操作。就操作論述的行為本身而言,日後儒生遭遇任何困難,必須遵循相同的規則,方有機會得到有效的結論。在此意義下,論述規則非但本身即具有典範(paradigm)的作用,持續反覆實踐論述的狀態,更是經典之所以能成為經典的原因。以操作論述的目的與結果來說,致使遠古禮制能夠持續不斷地作用在現實活動之上,文化的生命亦因而得到傳承延續。這種強調經典的優先性,且儒生的理解又必須在反覆折衷於經典的狀態中,容納事實、事理的呈現,儼然顯示出「詮釋學循環(hermeneutischer Zirkel)」的結構特徵,因而具有在學術上、知識上的本體論(ontological)性質。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西漢郊廟禮制與儒學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