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 一九五四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作家协会主席。主要作品有《纪实与虚构》《长恨歌》《启蒙时代》《天香》《匿名》等多部长篇小说和大量中短篇小说。曾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一届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第四届红楼梦文学奖等多种奖项,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张新颖 一九六七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作品有《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沈从文的后半生》《沈从文的前半生》《双重见证》《九个人》《在词语中间》等。曾获得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十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等多种奖项。
◆七次旗鼓相当的谈话,呈现文学创作的纯粹之美
作为中国当代重量级作家,王安忆身上同时有历史的厚重和时间的革新,她的作品既切中了时代痛点,又和速朽的潮流保持着距离。而作为兼具学识和才情的批评家,张新颖多年来致力于研究现当代文学,用力透纸背的书写刻画着作者与时代的关系。阅读本书,即是欣赏两位势均力敌的谈话者在美学和智识上的碰撞。
◆几十载笔耕不辍,以工匠精神凿开文字与心灵的通道
王安忆认为:“文学是需要终身学习、认识、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漫长到与人生同步。”她将文学融入生命之中:“文学家就是工匠,就是在做活,做到一定程度的量变自然会有质变……我们强调独创性,这已经是我们艺术评价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它不断地要求你提供新的内容。
◆以作家视角看同行,畅谈与汪曾祺、王蒙、莫言、余华、迟子建等人的交往经历
“我觉得汪曾祺的小说,写两类东西最好,一个是劳动,一个是享受。”
“王蒙是一个太聪明的人,真聪明啊,我觉得他真的是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你看,莫言这么粗壮的一个汉子吧,忽然之间能写出这么灵巧的东西,真的就是神来之笔。”
“余华他会给你什么印象呢,他会让你觉得是一个找爸爸的孩子。”
“迟子建的意境特别美好,这种美好,我就觉得是先天生成,她好像直接从自然里面走出来。”
本书是两位以文学为志业者的真诚对话,是一部个人写作史,也是对当代文坛的一次回顾。
在书中,王安忆谈到自己如何感受写作的快乐,坦承文学道路上的几次重大转折。她分享了自己的创作观,谈小说家如何打量日常生活,谈虚构与审美化的力量,谈创作者对时代的关切和疏离。她回忆与冰心、宗璞、汪曾祺等文学前辈的交往,谈及陈映真、史铁生、陈丹青等对自己的影响,畅谈与莫言、余华、阿城等当代作家的相知相惜。
这本书是八卦着并快乐着的女文青们最适合的读物。其实王安忆的书我看得不多,除了一本《长恨歌》之外,再没有叫得出名字的。当代的女作家我更喜欢池莉多一点,《生活秀》、《你是一条河》……不过这不妨碍我喜欢看王安忆八卦:张承志买牛,阿城跑题,汪曾祺的自得其乐;...
评分 评分文/林染書 《谈话录》中,王安忆曾如是评价杨丽萍:“她就是喜欢。她跳舞让你感到这才是她,她是为跳舞而生存,跳舞是她的生命方式。”转换一下,这句话何尝不是对她小说生涯的一种真实的映照?对于小说,王安忆是真的喜欢,只有写小说的时候,她的生命的每个细胞开始绽放,衍...
评分1 诚如书中简介所言:“本书是两位以文学为志业者的真诚对话,是一部个人写作史,也是对当代文坛的一次回顾。”王安忆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中坚力量,她的作品广为国内外读者所熟知。即使你不专修文学,也一定知道她和她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张新颖老师是国内研究现当代文学的专...
评分这是一本文学研究学者和知名作家就个人文学创作话题进行谈话所做的实录,在文学好书榜上发现的推荐,书单上推荐的是2019年的版本,图书馆借到一本2008的版本,少了增补的部分,不影响主题阅读。 整本谈话录六个章节,分七次做完的对话,内容涉及成长、关节口、“看”、前辈、同...
不够看。我一直喜欢强烈的观点,王安忆的许多以坦诚为基础的偏见令人欣赏,虽然有时候会想冲进对话里替新颖师跟她杠一杠,事实上在我忍不住读出关于小说和散文的那段谈话时,一旁的男朋友就已经开始发有声弹幕了。另外不赞同旧版下对谈话方式所作的批评,熟悉张新颖的人会知道他是很聪明很有“机灵”的,这特别体现在他的诗歌和课堂中,但在文章里,他会收敛这种机灵,而在这部谈话录中甚至是更加压制和掩盖了,我认为正是这种对易于被理解的机灵的克制、对易于达成的共识的省略,才使谈话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凸显出来。
评分蛮喜欢的,文工团那段。
评分很多有趣的观点都是从日常的探讨中自然而然出来的。
评分王安忆对话张新颖,简洁的书名,充满设计感的封面,上乘的纸张!内容,重要的是扎实的谈话内容!一位作家,一位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的中坚力量。太喜欢这本书了
评分阅读是个习惯,二十岁前没养成的话,以后也很难养成了。我到一个地方去,如果没有文字可以入目的话,会非常煎熬的。曲有的像我对上海市民的看法,一方面觉得他们不够崇高,不合乎我的理想,另一方面也蛮欣赏他们的性格、聪明的。新加坡的繁荣,是以失去诗意的性格为代价的。迟子建和我挺像,比如都不会去写办公室政治,不是说写就不好,而是这些都不能进入我们的审美。对现在孩子的失望在于他们完全不虚构,只临摹现实,以至于他们的东西就掉到现实之下了。你的处境很悲惨很值得同情,但也不能因此而悲下,这是古典浪漫主义传统美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