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洱,中国先锋文学之后最重要的代表性作家。1966年生于河南济源,1987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曾在高校任教多年,后为河南省专业作家,现任职于中国现代文学馆。著有长篇小说《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等,出版有《李洱作品集》(八卷)。《花腔》2003年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2010年被评为“新时期文学三十年”(1979—2009)中国十佳长篇小说。主要作品被译为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韩语等在海外出版。
《应物兄》为其最新长篇小说,获2018《收获》文学排行榜长篇小说第一名。
一部《应物兄》,李洱整整写了十三年。
李洱借鉴经史子集的叙述方式,记叙了形形色色的当代人,尤其是知识者的言谈和举止。所有人,我们的父兄和姐妹,他们的命运都围绕着主人公应物兄的生活而呈现。应物兄身上也由此积聚了那么多的灰尘和光芒,那么多的失败和希望。
本书各篇章撷取首句的二三字作为标题,尔后或叙或议、或赞或讽,或歌或哭,从容自若地展开。各篇章之间又互相勾连,不断被重新组合,产生出更加多样化的形式与意义。它植根于传统,实现的却是新的诗学建构。
《应物兄》的出现,标志着一代作家知识主体与技术手段的*越。李洱启动了对历史和知识的合理想象,并将之妥帖地落实到每个叙事环节。于是那么多的人物、知识、言谈、细节,都化为一个纷纭变幻的时代的形象,令人难以忘怀。小说构成了一幅浩瀚的时代星图,日月之行出于其中,星汉灿烂出于其里。
文学史将证明,对于汉语长篇小说艺术而言,《应物兄》已经悄然挪动了中国当代文学地图的坐标。
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本书中发现自己。
13年潜心写作,酝酿出一部标志着一代作家知识主体与技术手段的*越之作。“应物兄”!这个似真似假的名字,这个也真诚也虚伪的人物,串连起三十多年来知识分子群体活色生香的生活经历,勾勒出他们的精神轨迹,并*终构成了一幅浩瀚的时代星图。
——2018收获文学排行榜长篇榜榜首颁奖辞
倘若我如李洱一般年轻,我会妒忌他。
——德国著名作家马丁·瓦尔泽
天生的小说家总是处于庄生梦蝶的幻象之中。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小说正是在这一层面上天入地、自由无碍。而读者,或者说听众,虽然明知他的故事虚实难辨,却又为其中的趣味和意义所吸引。李洱的天赋在于他能够提取生活和时代内部*核心的意象,让听到或读到的人如醍醐灌顶,突然意识到某种致命的真相。真相,即,石榴树上结樱桃,或,花腔。
——著名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梁鸿
13年来,我每天都与《应物兄》中人物生活在一起,如影随形。我有时候想,这部小说大概永远完成不了。今天,当我终于把它带到读者面前的时候,我心中有安慰,也有感激。在此,我也把它献给母亲。13年过去了。我想,我尽了力。
——李洱
读到一多半的时候,预评分在四星到三星之间徘徊吧,虽然给人“审美愉悦”不多,至少算是某种当代社会“人物风情画”,但熬着看完之后,竟然有些“愤怒”,因为除了那一点“揭露”式的见闻作用以外,小说实在泛善可陈,甚至“槽点满满”,竟能横生出八十余万字的篇幅,尤其最后...
评分“准确,是作家的唯一道德。”这是2014年李洱接受云南《大家》杂志采访后刊发的采访稿的标题,可是李洱他自己做到了吗? 经过《收获》的热捧,《应物兄》登上《收获》《扬子江评论》和新浪十大好书等各种文学好书评选的榜首。我就问评委你们有几个人认真把这本书读完了?我读完...
评分1918年11月7日早晨,晚清官员、学者梁济准备出门,临行前偶然在报纸上读到一段国际新闻,遂与已经做了北京大学哲学教师的儿子梁漱溟闲谈,最后他问:“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三天之后,梁济留下一篇《敬告世人书》,在积水潭投湖...
评分注:本文已发在《经济观察报》上。 《应物兄》和当代小说的声望 付如初 应物兄是谁? 2018年底,李洱的长篇小说《应物兄》出版。这部长达84万多字的小说,一出版就受到了文学界的高度关注。不只是因为李洱一写写了十三年,更因为从他的上两个长篇《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之...
评分注:本文已发在《经济观察报》上。 《应物兄》和当代小说的声望 付如初 应物兄是谁? 2018年底,李洱的长篇小说《应物兄》出版。这部长达84万多字的小说,一出版就受到了文学界的高度关注。不只是因为李洱一写写了十三年,更因为从他的上两个长篇《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之...
我很好奇一个知名作家为什么像是有自卑症般看到什么写什么,这就等于吃多少拉多少一样,实际上就是消化不良。十三年,九十万字,没有一样是伟大文学的保证。相反,它们标志着不祥:时间太久,叙事太拖沓,很多处无意义的细节描写和掉书袋、劣质戏访、假辩证,对女性还缺少尊重,还吹捧成了当代知识分子的群像。如果真有那么一部小说,就应该把这个两卷本的破玩意写进去讽刺讽刺。李洱的《应物兄》和李陀的《无名指》,一个穷讲究,一个不许讲究,这才是让人啧啧称奇的文学现实。
评分抱着极大的兴趣开始读,太痛苦了,读了2/3,终于想开了,决定不读。我觉得,两册书读了一册半,大约还是有资格标“读过“吧?实在是太差了,但这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竟然被捧得那么高……
评分抱着极大的兴趣开始读,太痛苦了,读了2/3,终于想开了,决定不读。我觉得,两册书读了一册半,大约还是有资格标“读过“吧?实在是太差了,但这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竟然被捧得那么高……
评分一个讨论大纲???? 1.“失去”与“复归” 以时间为基点建筑起空间结构,藉时间的表达给“复归”以空间意义 2“分裂”与“矛盾” 应物兄的有言与无言/饶舌的哑巴/在场的失踪/“问题是我们分明知道自己在哪,可是我们自己却有失踪的感觉” 3“融合”与“交互” 虚构与非虚构构建起一个更为广阔的叙述空间/“世界互文”
评分这一周最主要的不务正业…本来以为是《儒林外史》,最后看来还是《红楼梦》的意味浓些。知识分子猥琐起来,真的没有底线。可是底线下面,还有不少人呢。正剧变成了闹剧。裹挟于其中的人们,自得其乐;偶有一二清醒者,只能在梦里独善其身,醒来仍要随波逐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