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老大帝国的沉痛往事 令人追惋
一个转型社会的失败标本 使人警醒
公元1644年,中国的大地上,是一幅烽烟四起、血腥弥漫、民不聊生的悲惨场景。这一年,大清王朝代替了大明王朝,中国的历史依旧在既有的政治轨道上前行。甲申年的疼痛意味着一个不祥的隐喻:古老的中国还要沉睡,还要在愚昧、贫穷、动荡的阴霾下沉睡两百多年。本书以生动的笔法为读者描绘出1644年中国的全景,引发人们深切的思考:从崇祯皇帝的末路,李自成的勃兴与衰落,到努尔哈赤及其子孙的苦心经营,还有江阴百姓的悲壮抵抗……
聂作平,四川富顺人,作家。《精英会》总策划,《中国国家地理》资深撰稿人、十周年文章贡献奖获得者。著有《历史的B面》、《历史的耻部》、《1644:帝国的疼痛》、《天朝:1793-1901》、《一路钟情:走出来的人生美景》等。《历史的耻部》与吴思的《血酬定律》同获新浪网、当当网“2003年度最有价值图书”。
1644:帝国的疼痛。值得一看。 此书载:甲申40年后的1685年,30多年的休养生息,四川也只有9万余人。 张献忠为何如此执迷于杀人,而且手法这么暴虐!如果说这是清廷对张的诬陷,仿佛也立不住脚!首先,不单是清廷,汉族文人的笔下也是如此,很多人的记载...
评分没有暴秦,何来稍微开明的大汉,没有大汉何来唐宋,胡强宋弱而元霸,故大明有回复大汉之相。但大明没有实质的突破,源自1000多年来生产技术、知识结构并没有质的变化。大明文人包袱更重,更不务实,好比心理疾病过多,而患得患失,徒为理学,穷究性理。人的学问丰富不已,而农...
评分 评分2006年,被广大网友戏称为“明”年。因为从这一年开始,有很多写手开始写作关于明朝的文章,并在网上大规模连载,吸引了很多对历史感兴趣的网友的关注。这些文章在网上被点击超过一定数量后,往往就会被某个出版社出版,挟着巨大的读者基数,获得可观的销量,书的作者也往往一...
对于崇祯,一动不如一静
评分作者认为史可法对满清屠城负有重大责任。说如果史不抵抗直接投降就不会有扬州三日。呵呵
评分语言很舒服,观点也不错
评分1644历史尤其偶然也有其必然
评分写得不是很好,怎么出这种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