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1909~1969)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明史专家。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先后任教于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曾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系主任等职务。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1960年写成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并因此与1969年10月被迫害致死。代表作有《朱元璋传》,先后写作四稿,投入了毕生精力,是明史研究的权威经典之作。
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史料、生动活泼的文笔,将朱元璋从农民起义的领袖到封建帝王的一生作了全面阐述。作者试图通过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使读者领悟一个历史人物的升降沉浮,并了解有明一代初期的历史。
原本没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但是没想到昨晚通宵读完的书现在仍盘踞着整个脑子,于是乎决定将读完这本传记的一些感想记录下来。 说起明太祖,脑海中跳出的词便是:杀戮成性、猜忌心重、文字狱、长相丑陋……一系列似乎没有褒义词,甚至选择这本传记的原因也是因为传记...
评分读了吴晗先生的《朱元璋传》,是在现在大红的《明朝那些事儿》之后。通俗历史读物的好处就是能引人走进这条路,否则明史这块比较偏僻的领域,怕是不会像今天这么火热。但是吴晗先生的功力(本人就是明史专家)和文笔,是在初初体味那些通俗历史读物后,最好的营养剂。 元璋的...
评分历史中的人性 评《朱元璋传》 读历史就是读人物故事,品人生百态。小时候的演义、神话看多了,总觉得很多历史人物武功高强出神入化(徐达、常遇春等人)、通天入地神机妙算(刘伯温),后来才慢慢知道历史人物却有其高明之处,他们身上具有的神性是艺术的渲染和刻意的夸张所致...
评分海子说,没有丝毫的宽恕和温情:秋已来临。雄主的深心你若懂,又何必揭之昭昭。老子有言: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毛公深谙明帝王之道。主上当朝,大有太祖遗风。书生纵笔行文,直指圣意,岂不出人命? 书生是一种性格,而不是一种职业。百无一用是书生。帝王的...
评分有些出版社,很不厚道,明明只有16万字,他非得在版权页印成26万字。好像猪肉注了水,虽然总价格没变,可还是让人不舒服。这本书就是这样,反正没人去数字数,可我知道它肯定没有26万字。 毛氏当国之后,各路左派文人禁不住当帝师的冲动,写信寄自己的著作给毛,希望得到新主的...
《吴晗全集》第五卷,第六卷,收录了吴晗亲自撰写的四部朱元璋传,第一部是1943年撰写的《从托钵僧到皇权》,第二部是1948年撰写的《朱元璋传》,第三部是根据1948年修改意见撰写的《朱元璋传》,第四部是1965年最后的定稿《朱元璋传》。第一部《明太祖传》,由于撰写于西南联大,因此全书并无注释,被人讥讽缺乏学术水平,因此吴晗在1948年撰写了第二部,在此书中吴晗用了影射手法,抨击蒋介石的特务统治。第三部则是根据毛泽东的批评,认为有逃逸思想,所以在第三部中,吴晗增加了对于农民起义的分析。最后一部则是根据之前的修改意见,完成的传记的定稿。从中可以看出,本书从初稿到修改,与社会历史发展密切相关,其中的历史评价,大家自然都会有会心之意。
评分读的是香港的第二版即1948(还是49?)版。我嚼着这书背后的故事/纠葛比这书倒是有意思多了,通过了解吴晗生平来看这书,感觉他真心很矛盾= =。
评分《吴晗全集》第五卷,第六卷,收录了吴晗亲自撰写的四部朱元璋传,第一部是1943年撰写的《从托钵僧到皇权》,第二部是1948年撰写的《朱元璋传》,第三部是根据1948年修改意见撰写的《朱元璋传》,第四部是1965年最后的定稿《朱元璋传》。第一部《明太祖传》,由于撰写于西南联大,因此全书并无注释,被人讥讽缺乏学术水平,因此吴晗在1948年撰写了第二部,在此书中吴晗用了影射手法,抨击蒋介石的特务统治。第三部则是根据毛泽东的批评,认为有逃逸思想,所以在第三部中,吴晗增加了对于农民起义的分析。最后一部则是根据之前的修改意见,完成的传记的定稿。从中可以看出,本书从初稿到修改,与社会历史发展密切相关,其中的历史评价,大家自然都会有会心之意。
评分吴晗这个人,不行
评分吴先生看过不少史料,但五毛痕迹严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