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000天

上海1000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社
作者:(德)波斯特
出品人:
页数:207
译者:项玮
出版时间:2008年
价格:3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861140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上海大众 
  • 汽车 
  • 商业 
  • 合资 
  • 历史 
  • 企业 
  • 传记 
  • 经济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世纪80年代,当德国大众公司高管马丁·波斯特接到建立首家中德汽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的任务时,他全然不知等待着他的将是什么:捉摸不透的政治权力关系,令人恼怒的企业游戏规则,计划经济结构和市场经济需求之间的矛盾混杂一片。如何立足于这完全陌生的世界?如何引领那些言语不通的员工?尤其是,如何赢得缺之无可为的中方合作伙伴的信任?

作为德国大众的高管,作者马丁·波斯特亲历了中国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的创业历程。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它从一个废料散乱堆积的旧厂房,变为了一个窗明几净、现代化的汽车制造厂;从日产量两辆桑塔纳轿车到实现300辆的日生产能力,中德双方员工和管理者经历了无数困难,也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作者提供了很多珍贵的管理经验,对合资企业中难以避免的不同文化冲突进行了鲜活的描述。本书反映的不仅是上海大众的历史,更是中国现代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

前言

序言

1 中国的底特律之梦:狼堡的大门向亚洲敞开

与安亭工厂的初次接触

合营合同的来历

寻找中国的开路先锋

大众集团首次合作亮相

2 沪上的文化撞击:安亭初期的混乱

一个陌生而又令人神往的世界

万象更新的基础

公司领导工作“科学管理”

马拉松晚宴上的车型话题:桑塔纳还是奥迪?

3 素质良好的员工:我们成功的关键

被遗忘之人

外籍职工的困境

管理秘诀传授

4 捉襟见肘的现金和大胆冒险的筹资妙计

现金流受到“海南丑闻”的影响

投资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物价飞涨

中方逐步接受成本提高的事实

首发债券

5 围绕着“大项目”展开的纸牌游戏

哈恩博士对巩固合作关系的见解

赴十堰考察二汽

中国汽车2000年议程

长春之行

6 两个伙伴,一个梦想:成为中国最先进的汽车制造厂

沟通问题和笔墨官司

与不信任、害怕和无知作斗争

承担责任:时至今日的难题

管理工作中的开拓创新

上海大众的使命

7 摸索中的工厂:公开的管理秘诀

保尔明智的生产组织机构

如何打破“铁饭碗”

引导:促使合作伙伴采取行动

8 合资企业及其两个总公司

合作精神:每一个合资企业的机遇

团结一致顶住“上级”的压力

北京的明示和狼堡的忠告

9 桑塔纳:汽车时代潮流的引领者

在计划与市场模式之间的夹缝销售

首个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络和《梦之舟》

德国州长访问安亭

10 缓慢而强劲:国产化初见雏形

变指令为使命

逐步走出停滞不前

朱镕基带来新的活力

11 没有政策扶持一事无成

围绕喇叭和方向盘的轩然大波

上海市政当局

上海大众的紧迫感

洛浦路的封闭

12 1000天的回顾总结

这段日子,我们有何作为?

现代化建设的样板工厂

致谢

……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引子: 1949年,新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或者说工业只能制造出铅笔,立国岌岌可危。国民党将所有黄金运往台湾,国内经济建设面对着毫无根基,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的现实。 2009年,欧美大批汽车品牌、企业被中国公司吞下,汗马(哈)及卧儿卧等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工业文...  

评分

评分

25年前投了一个多亿,25年后赚了10000亿 是的, 你没看错, 德国佬就是这么精明, 1985年的时候,上海大众开始筹建,注册资本是几千万,德国50%,后来增资到35000万,德国人出了一个多亿,这就是德国在上海大众上投资的全部, 中国的所有零部件都要从德国进口,那个桑塔纳的,...

评分

引子: 1949年,新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或者说工业只能制造出铅笔,立国岌岌可危。国民党将所有黄金运往台湾,国内经济建设面对着毫无根基,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的现实。 2009年,欧美大批汽车品牌、企业被中国公司吞下,汗马(哈)及卧儿卧等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工业文...  

评分

当德国作者发现中国人从自己的厂房垃圾堆里清理出两辆中国人仿照奔驰和别克手工打制的汽车时欣喜不已,并想以后的中国工业博物馆中将有两个最有意义的藏品的第2天,这两辆车就被中国人当作垃圾处理掉了,并且再也找不回来了。以至于作者在愤怒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中国人跟...  

用户评价

评分

时间不长也才3年的管理时间,但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波斯特做的很成功了,有很多描述中国领导人的文字和处世哲学都很准确,最了解中国人的是德国人

评分

架构松散,至少可读性不错。书中那句,时至今日还能遇见受计划经济影响的人。让人印象深刻。

评分

抓不住重点,凌乱散漫,不适合国人叙事习惯,不读也吧!

评分

从人、财、物,生产、销售、零配件国产化等多方面回顾了上海大众的初创过程

评分

是一本不错的书,叙述很流畅,给人的启发也挺多。关于那个年纪的大背景能交代的也都与读者分享了,估计如果早出版几年,确实可以给外商进中国以参考(这样也是这本书的目的之一吧)。另外,翻译很不错。虽然书有点罗嗦,但是可以很顺畅的看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