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论者称斯宾诺莎克服了笛卡尔的二元论,将上帝等同于指称万物本质的实体或曰自然。在这本书中,斯宾诺莎对于启示宗教和理智的关系所表明的态度是认为二者不相矛盾的,这大概是一种一元论的态度,但在论证中并没有特别展开。只是说理智不能为了信仰而否定自己,这等于...
评分我常常把斯宾诺莎和苏格拉底、康德相提并论,作为我的偶像,以为他们就如柏拉图所言,拥有最轻的灵魂和最有力的翅膀,飞升得最高,窥见了真理,涅槃重生之后能够用高贵之灵魂完全驾驭世俗之肉体。现在看来,三者通往道德上几乎无懈可击之路的途径并不相同。如波普尔在《开放社...
评分序言 开始好像就是一个结论,但是这个结论让人觉得直指人心。迷信的由来原来是人身处逆境。在一种顺境下的狂妄相比,身处逆境时,或者有病急乱投医的感觉。接着作者举了一个实例——亚历山大。 作者论述这些从人(反复于希望与恐惧之间)-大部分人(轻信);从任何人的常识-到...
评分本文是2006年秋季吴增定老师课程的论文。通过对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的部分内容进行梳理,分析他的解经学和政治哲学之间的关系:用理性的方法对《圣经》进行解释,去除《圣经》中幻想和解释错误的成分,是为了说明信仰和理性之间的区别,阐明宗教和政治的对举关系。这些问题...
评分17世纪60年代的荷兰,当斯宾诺莎埋头于《伦理学》的写作时,君主派与共和派正上演着激烈的政治斗争。前者高举加尔文教的旗帜鼓吹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家,后者主张自由、民主和宽容的宗教政策。斯宾诺莎作为“杰出的共和主义者”毅然暂搁《伦理学》的写作,以匿名的形式勇敢...
斯宾诺莎为了个人自由和解放思想反抗宗教权威的普遍理解其实并不准确,尤其是考虑到他在第一章中对人性的理解——没有人能无惧无惑,因而必须仰仗超越的力量。相比宗教信仰所带来的慰藉,自由所带来的快乐只满足了斯氏眼中人较为低级的追求,而此时只有假借神权的暴君能取代摩西。与其说是乐观向上的解放宣言,不如说是对四处潜伏着的暴政倾向的警戒。
评分放到当今韭州这个状况下,最后一章仍然振聋发聩。斯宾诺莎的前提在韭州是完全不存在的。比如,郭嘉的目的是让人自由安全地活着,人类所能想象到的至恶不过是:好人受难,坏人当道;诚实与正义不被鼓励,溜须拍马才是生活的正道。这么想想,可悲。
评分斯宾诺莎是个令人敬佩的free thinker!主张在思想和信仰上绝不屈服权威,但在行为上做到妥协以求社会和谐。他对圣经的新颖解读太对胃口了,totally liberating!虽然他的解读有时候看起来比较狡猾。。他对社会契约和君主权利的理论跟霍布斯有诸多共同点,但根本的区别是巨大的。斯宾诺莎心中的subjects不可以是霍布斯笔下的puppets,他们必须有思考的自由。但是这种思考的自由却不能转化为行为的自由。这一点是斯宾诺莎的底线。另外,对于God‘s commandments VS God's eternal decrees的区分非常有趣,但是详细的还得读他的其他著作了。。。
评分比hobbes好读一些,第二部分有点意思。
评分大三到现在为止最喜欢的一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