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裂变

大裂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社
作者:阿夫纳·格雷夫
出品人:
页数:368
译者:郑江淮 等
出版时间:2008-8
价格:55.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0861227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经济史
  • 经济学
  • 历史
  • 制度经济学
  • 经济
  • 格雷夫
  • 中世纪
  • 社会学
  • 大裂变
  • 科技革命
  • 人工智能
  • 社会变革
  • 未来趋势
  • 数字化转型
  • 创新思维
  • 系统变革
  • 智能社会
  • 人类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中世纪前期各方面都明显发达予欧洲的穆斯林世界,为什么后来却走向了与欧洲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甚至到现在,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仍然落后于欧洲?无数的社会科学家试图对这个历史之谜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本书的不同之处在于,综合运用了经济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各学科的方法,通过案例研究和历史分析,对中世纪后期东谣方的大分叉给出了制度上的解释。本书是制度经济学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堪称经典。

作者简介

阿夫纳·格雷夫(Avner Greif),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斯坦福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1989年获得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致力于研究市场共同发展的比较历史制度分析。博弈论学会和新制度经济学国际学会的发起人之一。

目录信息

前言
第1篇 绪论
第1章 导言
1.1 制度研究面临的挑战
1.2 比较历史制度分析
1.3 制度和中世纪后期的商业扩张
1.4 本书的结构
第2章 制度与交易
2.1 什么是制度?
2.2 制度作为规则、信念、规范和组织构成的系统
2.3 一个综合性制度观
2.4 外部效应与交易
2.5 交易间联系、制度及组织
2.6 总结性评述:自我实施的制度
第2篇 制度:多重均衡中的系统
第3章 合同执行的私序制度:马格里布商人联盟
3.1 商业、海外代理人与效率
3.2 承诺问题和以声誉为基础的社群执行机制
3.3 模型:代理人的承诺问题和多边惩罚策略
3.4 马格里布商人联盟:理论证据和间接证据
.  3.5 结束语
附录
第4章 在政府的掠夺之手中保护产权:商人行会
4.1 承诺问题和商人行会的作用
4.2 正式模型
4.3 结束语
第5章 内生制度与博弈分析
5.1 制度化规则、制度和均衡
5.2 博弈论与内生制度的建模
5.3 社会性和规范性行为的制度扩展
5.4 合法性和制度起源
5.5 总结性评述
第3篇 作为历史过程的制度动态变迁
第6章 内生的制度变迁理论
6.1 制度的持久性
6.2 内生参数发生变化时的制度稳定性
6.3 准参数和制度增强
6.4 制度的自我增强:两个城邦的故事
6.5 制度增强的正式分析
6.6 制度的生命周期
6.7 结速语
附录6.1 关于制度增强的模型
第7章 制度路径:过去的制度如何影响当前的制度
7.1 从过去传承下来的制度要素和技术上可行的制度要素之间的根本性不对称
7.2 根本性不对称的含义
7.3 主体能动性和历史
7.4 知识、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的方向
7.5 制度合成体:制度动态变迁的同时代含义
7.6 总结性评述
附录7.1 在未经协调的制度发展中有目的地利用过去的制
度要素:以墨西哥加利福尼亚地区的美国商人为例
第8章 创建国家政权:热那亚的兴衰
8.1 为建立国家政权而签约
8.2 一个相互阻吓模型
8.3 1099-1154年的执政官体制
8.4 1154~1194年的外生变迁、削弱与制度失灵
8.5 自我实施的有限国家政权:1194—1339年热那亚的最高长官制度
8.6 自我削弱的最高长官制度
8.7 总结性评述
附录8.1 热那亚政治制度的一个正式模型
附录8.2 相互阻吓均衡的存在性
附录8.3 合谋博弈和最高长官博弈
第9章 论不同制度路径的起源:文化信念与社会的组织方式
9.1 代理关系与文化信念
9.2 马格里布人与热那亚人不同文化信念的起源与表现
9.3 文化信念、社会的代理关系模式与财富分配
9.4 超越博弈的界限:分割型社会与整合社会
9.5 超越博弈论的界限:组织层面的演化
9.6 结论
附录9.1
第4篇 比较历史制度分析的经验研究方法
第10章 非人格化交易的制度基础
10.1 货款与货物相分离的交易
10.2 只做演绎分析不足以识别制度
10.3 基于微观分析模型的理论不足
10.4 社群责任体制
10.5 制度的衰落和转轨:向个人法律责任的演化
10.6 总结性评述
第11章 基于特定背景的交互式分析
11.1 演绎分析的缺乏
11.2 归纳分析的不足
11.3 启动制度分析
11.4 推断的形成:各种分析方法的综合
11.5 推断和基于特定背景的模型
11.6 用基于特定背景的交互式分析来评价理论推断
11.7 总结性评述
第5篇 结论性评述
第12章 制度、历史和发展
12.1 制度与“黑匣子”:好的、坏的和令人沮丧的
12.2 比较历史制度分析
12.3 中世纪晚期的商业扩张和西方的兴起:现代经济的起源
12.4 面临的挑战:建构有效运作的市场和政治体制
附录a 博弈论基础
a.1 静态博弈中的自我实施行为:纳什均衡
a.2 动态博弈中的自我实施行为:逆向归纳法和子博弈精炼均衡
a.3 重复博弈中的自我实施行为:子博弈精炼均衡、无名氏定理和不完全监督
附录8 社会人是依策略行动的吗?
附录c 理论的作用:基于声誉的私序制度
c.1 逆向选择:不完全信息
c.2 道德风险:完全信息
c.3 总结性评述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本书作者,试图通过几乎处于同一时期,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两个商业群体的对比,以及有限的博弈模型来说明为啥,欧洲演绎出了现在的制度,为啥以前跑在前面阿拉伯世界,却落在了后面。同样的博弈模型,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变量会发生变化,所以有可能演绎出相反的结果。在作...  

评分

本书作者,试图通过几乎处于同一时期,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两个商业群体的对比,以及有限的博弈模型来说明为啥,欧洲演绎出了现在的制度,为啥以前跑在前面阿拉伯世界,却落在了后面。同样的博弈模型,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变量会发生变化,所以有可能演绎出相反的结果。在作...  

评分

http://headsalon.org/archives/1180.html 作为自发秩序的法律,用博弈论的语言,可以得到更精确的表述: 在N方博弈中,每方都有一个可行决策区间,每个博弈者除了要了解自己的可行区间,也需要考虑其他N-1个博弈者的可行区间;这些区间是在决策空间上用各种条件约束出来的,...  

评分

制度变迁与历史过程 李华芳 在诺思和福格尔获得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经济学“侵入”历史学成了“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新罪证。当然,格雷夫并不以此为意,在格雷夫看来,经济学不能说侵入历史学,而是两个学科的融合。在格雷夫的巧手下,打造出了跨学科的新武器:比较历...  

评分

制度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譬如,许多经验研究支持了有效的产权保护与经济绩效的高度相关性。但对于制度研究来说,这可能只是开始而非结果。因为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并没有揭示两者之间的因果机制。制度研究必须考察互动交往的个人是如何受到激励,并清楚地权衡各种因...

用户评价

评分

:F091.349/4915

评分

这本书太牛了。作者试图建立一个雄心勃勃的统一分析制度和历史的工具性架构,它不仅能容纳各种经济学流派、社会学、历史学,都可以在其中共融性的交互。我希望再读三遍以后能写个书评

评分

1)提出了历史制度分析的范式,将制度作为内生变量来分析,是对NIE诺思范式的超越;2)分析了文化信念对制度动态变迁的影响,对制度分叉问题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解释;3)深厚的文献功底加上良好的技术(博弈论)分析,该书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好的经济学研究。

评分

经济史一半已经是game theory的天下了

评分

用数学来论证内卷化如何把自己逼到死胡同里的。1000来年就守着这么本经也是死心眼的可以,活该被边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