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農,1977年畢業於新竹清華大學物理系,1985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博士學位,旋即至麻州大學天文系從事研究。1987年改行任職於清華大學歷史所,研究興趣為天文學史、天主教史、明末清初史、海洋探險史、術數史和火砲史等領域。1993年應邀至荷蘭萊頓大學擔任首屆「胡適漢學訪問講座」,並次第獲授李遠哲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講座、教育部國家講座、香港大學榮譽教授和東吳大學通識講座教授等榮譽。曾任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清華大學副教務長,現任該校人文社會學院院長。迄今共發表論文約百篇。
本書嘗試追索明末清初第一代天主教徒奉教的因緣、心態與歷程,並析究他們如何運用其人際網絡以擴張西學、西教的影響力,及其在面對異文明碰撞所產生的揉合與衝突時究竟如何自處。至於書名,乃以兩頭蛇作為譬喻,來形容這些夾在中西兩大傳統之間「首鼠兩端」的奉教人士。又因天主教的入華,只是近代歐洲海權擴張中的一支插曲,故書中亦努力將觸角延伸到中國以外的世界,希望能提供讀者一個較為寬廣的歷史視野。同時,也試探「考據學派」可能的研究路徑。
最近看了几本有关中国第一代天主教徒的书——《徐光启评传》《中西文化会通第一人——徐光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两头蛇》。前两本感觉一般般,后一本台湾黄一农的书很有意思,去年简体版刚出后,《读品》上有人做了书评,当时正是我对徐光启感兴趣的时候,却直到2周前才在2...
评分元亡后,西欧有两世纪之久,无人提及中国,这种沉默化为一种神秘。当利玛窦来到大明,听从瞿汝夔蓄须留发,脱去僧服改穿儒服的建议,更采用“补儒易佛”的传教策略,自称“西儒”,与释家多有论战。即有相当数量的儒家士大夫相信自己找到了祛除晚明心学末流狂禅对儒学正统造成...
评分很好的书,不知道用“又是一个黄仁宇”的评价是否得体。在教会和火器专题方面,作者的研究很强大,研究的成功可能和作者的耶稣会身份以及物理学出身带来的优势有巨大关系。 国内无出此人,国情原因...
评分章可 什么行当里待久了,都难保生出点职业病,搞历史的也是。傅斯年先生当年高呼“史学就是史料学”的时候,可能不会预料到今天说中文的职业史家们,或多或少都患上了些“史料敏感症”:拿到一本著作,正文还没瞅上几行,就睁大眼睛低头看下面的注释,作者的观点尚未了然,先...
评分章可 什么行当里待久了,都难保生出点职业病,搞历史的也是。傅斯年先生当年高呼“史学就是史料学”的时候,可能不会预料到今天说中文的职业史家们,或多或少都患上了些“史料敏感症”:拿到一本著作,正文还没瞅上几行,就睁大眼睛低头看下面的注释,作者的观点尚未了然,先...
语言和视角给这本书加了不少分,至少让人不忍心打太低的分。通过个案研究与交游圈梳理得出了明清之际中国第一代天主教徒在天、儒之间的抉择。但是,书中得出的结论却经不住推敲。在士人处在儒家文化的思维体系之下,天主教无论如何都只是补充或者“消遣”,其是否受洗不能仅以娶妾与否判断;另外,在探讨殉节问题时也是如此,殉节与天主教信仰的关联也总有些牵强,而且,叛通李自成政权与降清是由本质区别的,涉及到是否效忠异族政权,也不是所有殉节都能一概而论的。既然以中国的内部视角出发,不妨关注学术发展及社会背景与天主教传播的关联,明末正是儒学亟需向外寻求思想动力的时期,不仅从天主教中汲取营养,也多与儒、道会通,这可能是当时学术发展的一种内部需求吧。
评分读过部分章节,虽然有些地方略显拖沓,但考证过程还是比较精彩的。
评分繁密的考据固然见功夫,但是对于我来讲,这本书的魅力更在于其关注的视角。通过考据,本书揭示出明清时期中国的天主教徒,处于天主教信仰、教规与其家庭生活、人格选择和传统社会观念之间的矛盾。自杀殉节的问题、娶妾的问题以及子嗣的问题,这些在单一的文化下自有逻辑的问题,在中西文化交融影响的情况下,如何选择便不再是不言自明的了。同时,本书也通过亲缘、学缘、宦缘等士大夫交游的线索,结合数个个案耙梳了天主教在地方社会的传播情况;又借助文献梳理了士大夫阶层对“礼仪之争”的认识。这些考据虽没有在理论上多加生发,却解决了一个问题:天主教是如何深入并在内部与中国社会结合的?虽然本书未系统地回答天主教对中国思想文化各方面的影响,也没能继续深入到社会下层的研究,但鉴于这两点在成立性和操作上的疑问和困难,也不应过分辩难了。
评分读过部分章节,虽然有些地方略显拖沓,但考证过程还是比较精彩的。
评分读过部分章节,虽然有些地方略显拖沓,但考证过程还是比较精彩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