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克,美国俄勒冈大学“耐特社会科学讲座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近代史尤其是中国革命史的研究,《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1919-1937》、《中国共产主义的起源》、《中国革命中的无政府主义》等著作奠定了他在西方学界的中国研究权威学者的地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他更将其理论撰著的领域扩展至后殖民批评与文化研究,《革命之后:警惕全球资本主义》、《后殖民氛围》等著作令其跻身于当代美国社会科学界重量级学者的行列。
In Revolution and History, Arif Dirlik examin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ateria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 to the analysis of Chinese history in a period when Marxist ideas first gained currency in Chinese intellectual circles. His argument raises questions about earlier interpretations of Marxist historiography by scholars who based their opinions primarily on post-1949 writings.
有点喜欢这样严肃的批(吐)判(槽)风格。自己可能有一种主观的偏见:国外对马的厌恶可能源于苏和中……另外,如果能将具现当时的革命情景和讨论的代表人物个体心境变化再结合其篇章的内容一定能更好地展现这个主题吧? 第七章其实为马克思主义正了名。马主义具有两种形式:在...
评分1919-1927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初步探索阶段,1927-1937年是马克思主义者为解决中国革命性质和前途等问题对中国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加以认真研究并使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斗争中逐步成长的阶段,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起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在五...
评分刘东教授主持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是一套很有意思的书。 如[美]列文森的《梁启超与中国现代思想》、[美]艾志端的《铁泪图:19世纪中国对于饥馑的文化反应》、[美]艾尔曼的《晚期中华帝国的科举与文化》、[美] 卢韦菁《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日]中岛...
评分本书讨论如下主题:马克思主义与唯物史观是如何征服中国的知识分子的?作者把这一问题与1925-27年的革命运动相联系,30年代社会史大论战其实就源于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中国未来往何处去的忧虑(p.44)。早在1927年前即与斯大林所领导的苏联官方史学分道扬镳的托派,两...
评分1919-1927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初步探索阶段,1927-1937年是马克思主义者为解决中国革命性质和前途等问题对中国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加以认真研究并使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斗争中逐步成长的阶段,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起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在五...
挺清晰
评分没想到是通过一本外国人写的书第一次理解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观。可能因为章节设置的问题语言有点繁冗,但总体来说很不错
评分有点难读
评分挺清晰
评分没想到是通过一本外国人写的书第一次理解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观。可能因为章节设置的问题语言有点繁冗,但总体来说很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