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笔录

诉讼笔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勒克莱齐奥全名让-玛丽·居斯塔夫·勒克莱齐奥(1940- ),与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为当代法国文学的三颗明星。他作品中的最大特色是一种跨地域、跨文化的兼容并蓄,这与他七岁时与家人前往非洲尼日利亚度过童年时光,随后前往英国读大学,最后回到家乡法国尼斯文学院深造的经历有着脱不开的关系。而成为作家后周游世界的经历,更是使他深入了解了各种文化冲突,以及对社会边缘人的关注。这也直接催生了勒克莱奇奥对遁世题材作品的热衷。1963年,勒克莱奇奥在进修硕士学位期间,他的第一部小说《诉讼笔录》出版,当年即入围法国文学最高奖“龚古尔”奖,并成功获得法国重要文学奖勒诺多文学奖,一举成名。1980年,他的小说《沙漠》获得法兰西文学院颁发的保罗·莫朗文学奖。1994年,勒克莱齐奥被法国著名文学月刊《读书》评为“在世最伟大的法语作家”。2008年10月,获诺贝尔文学奖。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法] 勒克莱齐奥
出品人:
页数:286
译者:许钧
出版时间:2008-10
价格:2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46606
丛书系列:现当代外国文学系列
图书标签:
  • 勒·克莱齐奥 
  • 法国 
  • 法国文学 
  • 小说 
  • 外国文学 
  • 诉讼笔录 
  • 勒克莱齐奥 
  • 文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小说《诉讼笔录》讲述了亚当·波洛的流浪生活。在世人眼中,亚当是一个终日无所事事,在海滩、大城市中流浪的人。他不关心社会、城市的种种消息与动静,也不思索自己的过去,回忆自己的亲人,考虑自己的将来,似乎与现代社会斩断了一切联系。他始终保持一种直感的方式,并拒绝接受理性的思维方向。同时他力图物化自己,使自己消散融化为宇宙中的一点物质。最后因在大街上发表“怪诞”的演说被警方视为精神病人而送入医院。

《诉讼笔录》有着勒克莱奇奥早期作品中浓郁的奇幻色彩,亚当因为说了实话被社会认为是“狂人”,但是他在与医疗小组针锋相对的交谈中表现出了极高的智力和惊人的思辨能力。这种充满讽刺与逆反的对比式写法,显示了勒克莱奇奥对人、对社会、对现代文明出自自身直觉的诘难。正如瑞典文学院对他的评语,他“是一个标志文学新开端的作家,其作品有诗意的创新、感官的狂喜,和对文明主宰下的、游离于文明之外的人性的上下求索”。

作为法国“新寓言”派的代表作家,《诉讼笔录》虽然没有完整严密的故事,情节松散,展现的形象也零星、分割,但作家对客观物件的形状、线条、色彩观察入微、描写细致,继承了“新小说”派的风格。字里行间常见超现实主义的隐晦联想,和明显受到象征主义影响的怪异比喻。这种糅杂各派的手法给小说带来了独特的风貌,令人耳目一新。

这部小说写作时正值阿尔及利亚战争爆发不久,作者坦言当时法国人生活在巨大的战争阴影之下,人人自危,而他在咖啡馆中创作时将飘过耳边的谈话和报纸新闻的片断融合到文本中,忠实地再现了人性的异化过程。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曾评价道:“《诉讼笔录》让我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也许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他极力想象着太阳俨然似一只巨大的金蜘蛛,其光线像无数的触角,遮天盖地……”(P8)这是诺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曾获1963年勒诺多文学奖的处女作《诉讼笔录》里的主人公亚当·波洛眼中的世界。一如他的名字所暗示,“亚当”代表了一种人类的原初状态。他并非如前言中所说“不甚...  

评分

罗豫/文 如果给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评一个“最佳处女作奖”, 勒克莱齐奥的《诉讼笔录》应是重要备选。读罢此书,更强烈的冲动是会十分好奇:勒克莱齐奥接下来的作品写什么。很明显,勒克莱齐奥在这部小说中一出手,就让主人公退回到一种人类的原初状态,几乎尝试给现代文明来了...  

评分

《诉讼笔录》:一支抽象万花筒 范典/文 先声明,如果没有得知本书的作者勒克莱齐奥获零八年度诺贝尔奖的消息,我是绝不会知晓《诉讼笔录》这本书的,因而也会与之失之交臂,然而这本书与其作者并非因获奖而在当下被介绍至中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此书即被安徽文艺和上海译文...  

评分

评分

一只黑狗,丧家或者不丧家,似乎没去必要去确定,当它放在我们面前,瞪着一双有话要说的眼睛,告诉我们,亚当来了。勒克莱齐奥的书来了。    这本书虽然获得是本世纪0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但,它实际上写作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1963年,那个时代背景下,出现这样一本书其实不奇...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没太懂。

评分

威尔逊形容瓦莱里的比喻如是:“一首诗就像一个沉重的砝码,诗人必须小心翼翼地把它搬到屋顶上去,而读者则像过路的人,突如其来被诗人推下来的重物所震撼,承受一种完整的美学效果。”在读《诉讼笔录》的过程中,我多次被勒克莱齐奥的修辞所砸伤……初出茅庐的小辈怎样摆脱法国文坛世代积累的影响之焦虑?唯新唯尖。抛开令人“负伤”的修辞,当《诉讼笔录》试图接续贝克特等待上帝与否的问题时,就令人读出了太多刻意的模仿借鉴——仅书名与正文的不关联性已能联想到《秃头歌女》,形式上潜伏着前人重重叠叠的技术,对都市文明、现代工业乃至人性困境的批判也没有玩出新花样。文本寓言的过度诠释也许正落入作者的圈套——他却不能如乔伊斯一般开出一本诠释对照大纲来。当我今晚开始读《流浪的星星》时,方觉贴近了大师。

评分

作者的习作,逃之书和偶遇更好点

评分

威尔逊形容瓦莱里的比喻如是:“一首诗就像一个沉重的砝码,诗人必须小心翼翼地把它搬到屋顶上去,而读者则像过路的人,突如其来被诗人推下来的重物所震撼,承受一种完整的美学效果。”在读《诉讼笔录》的过程中,我多次被勒克莱齐奥的修辞所砸伤……初出茅庐的小辈怎样摆脱法国文坛世代积累的影响之焦虑?唯新唯尖。抛开令人“负伤”的修辞,当《诉讼笔录》试图接续贝克特等待上帝与否的问题时,就令人读出了太多刻意的模仿借鉴——仅书名与正文的不关联性已能联想到《秃头歌女》,形式上潜伏着前人重重叠叠的技术,对都市文明、现代工业乃至人性困境的批判也没有玩出新花样。文本寓言的过度诠释也许正落入作者的圈套——他却不能如乔伊斯一般开出一本诠释对照大纲来。当我今晚开始读《流浪的星星》时,方觉贴近了大师。

评分

寫得不如張大錘,也不如西尾維新。啊,一個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