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摩根·福斯特(1879—1970) 英国小说家、散文家。1912和1922年先后游历印度。福斯特作品的思想内容是人文主义在20世纪的反映。他擅长以英国风俗小说传统手法,讽刺、批评英国社会,往往相信实现“爱的原则”后社会矛盾可以和解。著有《霍华德庄园》、《印度之行》、《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等小说,另有《小说面面观》等文学理论著作。美国文艺学院设有E.M.福斯特奖。
杨自俭 中国海洋大学语言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研究方向为对比语言学和翻译学,已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代表性译著、编著有《印度之行》、《翻译新论》、《语言多学科研究与应用》等10余部。
本书是英国著名作家福斯特的代表作。
二十世纪初,英国人穆尔夫人和阿德拉小姐前往印度,一个看望在那里任殖民官的儿子,另一个则是看望这位未婚夫。印度穆斯林医生阿齐兹出于热情和友谊,组织了不少人陪同两位客人前往当地名胜马拉巴山洞游览。在幽暗的山洞里,阿德拉小姐感觉似乎有人侮辱了她,于是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爱·摩·福斯特最著名的小说《印度之行》,是他在二十世纪初两次印度之旅后写成的。小说复杂而神秘,一直是当代评论家分析和争论的焦点。小说丰富而深刻的人物性格和独具一格的散文风格使之成为二十世纪最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小说之一。此外,该书呈现了福斯特的实验写作技巧,巧妙地展现了大英帝国企图控制的外域文化,即印度文化。小说结构看似简单,然而福斯特反复使用的主题和意象都非常深刻。
“超高级知识分子”说法是翻译作者在序言里提到的,一开始看到这个说法,内心有点不由自主的讪笑,看完全书后的几天内,自己都有一种浑身通透的感觉,简单的比喻是有一种游戏升级的幻觉,对“超高级知识分子”的说法,我也就不再持有怀疑,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圣贤书,或者文明的...
评分E.M. Forster 英美文学史上不输于海明威,毛姆,也是一样畅销作家。 他的《印度之行》也被拍成了电影,场面恢弘,角度精妙,是展现印度风情的绝好窗口,个人感觉和《甘地传》同看, 可以对英国统治时期的印度风貌了解较深了。 而这本书至今也还是印度大学里面文学课程的重要篇...
评分今天去湾仔天地书局,前天在此买的印度之旅已经售罄。想不到百年前的殖民小说还有不少拥趸。 至此,英国殖民三部曲已经全部读完,吉姆,印度之旅,缅甸岁月,三部各千秋。 处于帝国升平,生于北印的吉卜林盛赞英国赠予殖民地的免费礼物: 被殖民,即使“一颗白人的头颅要用一百...
评分《印度之行》不愧于福斯特最有传世影响的小说,在保留传统式的情节走向叙述和外部世界的宏观描写的同时,角色内心世界描写的分量大大加重,并大量地辅之以象征手法。因此有不少人把《印度之行》视为现代主义和现实小说之间的过渡品。其实无论什么殖民政治文学还是什么前现...
评分E.M.福斯特是个绅士,可是像我一样有真知灼见,他说:“大多数印度人,像大多数英国人一样,是狗屎。”你看,可不只我一个人认为人类基本上是个由SB组成的物种。2007年,我好像是在一个火车站里遛遛哒哒,偶尔坐下来卖个呆儿,我看见天下熙熙,全是SB,天下攘攘,一如既...
【没想好怎么短评orz
评分说真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在世界上对所遇到的一切悲戚之事都伤心呢?又怎么可能对人类,对动植物,甚至对石头所忍受的痛苦都表示难过呢?人的灵魂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疲倦了,但又常常害怕失掉确实理解了的一点东西,灵魂往往返回到受习惯或者时机支配的那个永久的命运中去,在那儿遭受苦难的折磨。
评分这里没有印度,只有一个人与人之间性格、文化、宗教碰撞的场域
评分只看了开头,有机会再读
评分写大英殖民地的生活,现在看来有时代性,过时了。写法比较传统现实主义,没有特别打动我的。至少目前没什么兴趣读完。只看了50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