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力求从春秋的二百多年中的第一年隐公元年入手,配合《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以及后世学者对《春秋》的形形色色的解读中,阐释圣人的微言大义。然而,究竟什么是圣人的本意?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春秋大义”?历代的解读都是与解读者的立场、历史背景、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可以说,这部以隐公元年为评述对象而阐发的“春秋大义”,是一部见微知著的中国思想史。
内容很有意思,细节充分,旁征博引,失之有些散漫。 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很有帮助,希望继续加油。跟第一本一样,有些引述原始人的资料,我觉得未必就有说服力,还有一开始精彩,后来就写散了,有些虎头未豹尾的感觉。 其实评论不必要这么长的,我究竟也不是写手,只是一个喜...
评分之前,我一直没有空,我现在的阅读习惯是同时翻几本书,而直觉告诉我,这书不可能给我旁骛的机会。事实上,看完这五十万字,根本没有走神的余地给我。诗有误读,而经学亦复如是,梳理这样的误读史,本身也就是经学史的一种言说方式。 数千年的阐释与纷争,熊逸都将...
评分 评分几年前写的,有些幼稚,但还是原文放上来。看作对自己的一个记录。 事情的源头从惠公说起。有人认为一开始是惠公埋下了隐患,没有明确谁才是正室,谁的儿子才是正统。其实不然,惠公既然立了桓公为太子,那么就说明他是心向桓公的,且史书也并没有记载大夫们对此有什么异议。因...
评分这不仅是一本单单如题目所述的发生在春秋开卷隐公元年上半年的故事书。 是经文几段文字,如何被不断注入历史,不断演绎罗生门情节,不断阐发鲜明政治意义和义理;尤其重要的是,如何形成一代一代人的信仰或近似于信仰的观念并不断地再造历史。 细细研读辨析之...
#风格大变,不再信马由缰,也不再轻松诙谐,变成了一部非学术而严肃的思想史研究。其考证可谓详尽,无论是三传观点还是后人历朝解释都一一陈列,又一次证明的政治思想是为政治服务的。结果六百多页的著作,也不过讲了春秋大义第一年的前半年,不过其涉及的思想脉络却已经从汉延伸到清。至于春秋详解,笔未到而意已到了。除了上百份古本资料,引用了1616条文献,实在细密。用这种方式读透了春秋经,也就读透了两千年的中国政治思想史。
评分木有第一本好玩,但依然是很好的科普书。
评分一切均是以古喻今,所有都是望文生义,文化之存亡,早已无所谓
评分儒学的历史是一个人们不断地赋予儒学经典以意义的过程,同时也是人们给自己所生活的世界赋予意义的过程,这些被人们所赋予的意义反过来又深刻影响着人们自身。
评分木有第一本好玩,但依然是很好的科普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