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拉·威廉姆斯·戈德哈根Sarah Williams Goldhagen
美国首席建筑评论家之一,曾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教书10年,并且在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韦尔斯利学院和瓦萨学院任教。担任《美国艺术》和《建筑档案》的特约编辑、《新共和》的建筑评论人。她是一位获奖作家,为美国国内外多家学术出版物和通俗出版物撰写过建筑、城市和景观方面的文章,包括《纽约时报》《美国展望》《哈佛设计杂志》。
建筑不仅是我们栖居之所,更是我们观照世界的角度。
我们在医院出生、在校园学习、在公寓安家、在写字楼办公......
我们生命中90%的时间都栖息在建筑之中,
我们无意识地感受着建筑对我们的影响,却从未真正理解我们与建筑的关系:
为什么在开阔的空间中,我们更具有创造性?
为什么自然光照和绿植会让我们心率变慢、体质变强?
为什么不同的人在相同的环境下会表现出类似的情绪和行为,或景仰、或宁静、或喜悦、或狂热?
……
此刻,让我们跟随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莎拉教授的脚步,一同“走进”我们身处的世界。本书融合了建筑学、认知心理学、美学、社会学和设计的跨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独特的、有趣的认知体系,建立起建筑与我们身体、心灵的连接,帮助探索建筑环境是如何深刻地塑造了我们的情绪、认知和幸福,我们又可以如何改造我们身处的世界,让它变得丰富而友好。
我们塑造着建筑,建筑也塑造着我们。
从雅典帕特农神庙到曼哈顿世贸中心;从法国亚眠大教堂到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从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圣殿到北京798艺术区。
170多幅建筑图片,开启一次跨越全球的建筑美学体验和人文探索之旅。
我们中国人都很清楚环境对人的影响和塑造力量,所谓“孟母三迁”的故事可说家喻户晓,而孟子自己也说过“居移气,养移体”。不过,通常而言人们更多关注的毕竟是社会环境,对居住空间的潜移默化影响,是估计不足的——也许只有在装修房子的时候才会偶尔考虑一下。多年有位朋友...
评分去年网上有个演讲《「与人为敌」的人居环境》特别火,列举了我们城市里许多糟糕的设计,引发了大家深深的共鸣。演讲者是北大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李迪华老师。他带着学生年复一年地穿梭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小心考察着人行道、公园、广场、住宅、校园的设计......结果发现,这...
评分“事实上,研究成果清楚地表明,设计是高效学习环境的核心所在。最近一个研究调查了英国34所学校751名学生的学习进展,确定了显著影响学习进展的6个教室设计参数,即颜色选择、复杂性、灵活性、光照、连接性,发现建成环境因素对学生学习进展的影响竟然平均达到了25%。” 01 — 英文...
评分我们如何通过身体感知世界?如果把身体各部位在大脑皮层的投影面积画出来,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小矮人来描绘出身体各个部分传送给大脑的信息数量——巨大的眼睛和鼻子,硕大的双手,巨大的嘴和小巧的脚,耳朵和生殖器也硕大无比,而双腿则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神经丰富的器官总...
作者提出的是一个后工业社会的建筑设计理念,注重体验、互动、与人共生,换言之,建筑不仅被视为机器、商品,还应是有机体。对审美体验匮乏的国内社会来说,这样的理念不失为一味解毒剂。不过,国内的建筑设计师有这样理念的或许也不在少数,问题是,很多时候决定什么建筑设计胜出的,并不只单凭设计本身而已。要整个社会和决策者都慢慢接受这样的理念,那恐怕需要不止一代人的时间。
评分今天刚收到书。什么是好的建筑?自然、秩序、放松……建筑是可以影响人类的情感的。作者的逻辑真的是混乱,一看就不是工科出身。
评分审美力是更高级的竞争力!建筑设计与心理学、美学的跨界奇书:建筑不仅是我们的栖息之所,更是我们观照世界的角度!
评分今天刚收到书。什么是好的建筑?自然、秩序、放松……建筑是可以影响人类的情感的。作者的逻辑真的是混乱,一看就不是工科出身。
评分人类塑造建筑 建筑反哺影响人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