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威爾難題

奧威爾難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作者簡介】

埃麗卡·戈特利布(Erika Gottlieb,1938—2007)

1938年齣生於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年少時輾轉布達佩斯、維也納和濛特利爾學習視覺藝術,後於麥吉爾大學獲得英語文學博士學位,並定居加拿大,直到2007年去世。她曾任教於麥吉爾大學、康科迪亞大學、道森學院、塞內卡學院、瑞爾森大學;執教之餘,還堅持繪畫創作與文學創作,著有《天堂廢墟的失落天使:浪漫主義悲劇中的普遍衝突主題》(Lost Angels of a Ruined paradise:Themes of Cosmic Strife in Romantic Tragedy)、《東西方的反烏托邦小說:恐怖和審判的宇宙》(Dystopian Fiction East and West: Universe of Terror and Trial

)和《成為母親的女兒:一個幸存和重生的故事》(Becoming My Mother’s Daughter:A Novel of Survival and Renewal)。

···

【譯者簡介】

陳毓飛

北京外國語大學博士,現為大學教師,研究方嚮為比較文學。

出版者: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匈]艾瑞卡·戈特利布
出品人:三輝圖書
頁數:453
译者:陳毓飛
出版時間:2019-8
價格:78.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30522285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奧威爾 
  • 反烏托邦 
  • 政治哲學 
  • 哲學 
  • 文學 
  • 極權主義 
  • 文學研究 
  • 社科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一九八四》是反烏托邦的傳世之作還是有缺陷的二流作品?

喬治·奧威爾是百年一遇的天纔作傢還是微不足道的小藝術傢?

◆理解的喬治·奧威爾的思想不容錯過的一本書

···

【內容簡介】

著名的反烏托邦小說《一九八四》是喬治·奧威爾的傳世之作。傳統評論傢卻認為這部小說頂多能算一部“有瑕疵的傑作”,因為其實質上是由絕望而生,錶現齣病態的悲觀主義,否定瞭人類為自由鬥爭的價值;進而認為奧威爾因絕望而患上瞭癔癥,因此在寫下小說不久後便鬱鬱而終。

對“奧威爾絕望”的指責來自心理學、政治學、女性主義、人道主義等多種批評理論。本書直麵這些傳統論點的強勁攻勢,提齣一種全新解讀:《一九八四》是一個復雜而統一的美學整體,應在20世紀人道主義的文學傑作中占有一席之地。

埃麗卡·戈特利布另闢蹊徑,適度拓展批評視野,將小說置於“諷刺作品”、“奧威爾所有的文學作品”和“當代著名心理學理論”三個語境中進行考察;精讀文本,關照小說中易被忽視卻是解碼奧威爾思想關鍵的《戈斯坦因的書》和《新話原則》兩段說明性文字;並創新地提齣,小說成功地融閤瞭諷刺和心理現實主義兩大文類,並非屬於單一文類。在她的努力下,本書還原瞭奧威爾堅守的“人類精神”信念。

···

溫斯頓的絕境不代錶奧威爾的絕望,極權統治下人的絕境確實構成瞭對奧威爾的心理考驗。奧威爾經受住瞭這個考驗,他選擇的是反抗而不是接受那個陷溫斯頓於絕境的極權世界。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候,也不放棄期盼光明的權利。

——徐賁

一部對理解喬治·奧威爾的思想做齣重要貢獻的作品。

——威廉·剋裏斯蒂安,加拿大圭爾夫大學政治研究係教授

通過極為閤理而又富有創意地編排文本證據,戈特利布齣色地迎接瞭挑戰……她的觀點既有說服力,又具啓發性。

——帕特裏剋·雷利,《喬治·奧威爾:時代的對手》一書作者

戈特利布將尖銳的評判與卓越的洞見、敏銳的分析與懇切的激情結閤瞭起來。

——丹尼斯·羅哈廷,聖迭戈大學哲學教授,《奧威爾研究》主編

···

【編輯推薦】

◆本書為解讀喬治·奧威爾及《一九八四》提供瞭一個新視角。傳統觀點認為《一九八四》是在絕望中孕育齣來的作品,傳達齣病態的悲觀主義,否定瞭人類為自由鬥爭的價值,充其量不過是一部“有缺陷的傑作”,而本書嚮這些傳統觀點發起瞭挑戰。

◆本書是對極權主義的一次深刻探討,作者從文學、曆史、心理學等層麵重構瞭奧威爾對極權主義的分析。

◆作者將奧威爾的作品置於“諷刺作品”、“奧威爾所有的文學作品”和“當代著名心理學理論”三個語境中加以闡釋,考察瞭他對20世紀思想中馬剋思主義、弗洛伊德學派和存在主義等支流中“現實主義”概念的獨特迴應,將奧威爾與托馬斯·曼、加繆和薩特等著名作傢進行比較,勾勒齣奧威爾“人類精神”信念的不同方麵。

◆奧威爾在國內享有盛譽,特彆是《一九八四》讀者眾多,本書為研究奧威爾思想及其作品提供瞭詳實資料。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在我看來,並沒不存在什麼所謂的"奧威爾難題"。 奧威爾從1949年的時代背景,去書寫1984年的未來。無非是想告訴讀者,無論你來自任何時代,你都要假定故事是發生在你的未來,並以此為前提去讀這本書。 這樣,我們纔會覺得對於溫斯頓所處世界的種種遭遇和磨難,我們每個人當下的默許和贊同,也許都負有一定的責任…… 奧威爾的告誡,無論是在他同時代,還是現在,乃至未來,都是非常可貴的禮物。 它永遠不會是預言,但它是從奧威爾深邃洞見中提煉齣的,予以後世最珍貴的警醒。 PS:大贊本書的封麵設計,路過書店的時候,就被封麵上的眼睛所吸引,一眼就相中。

评分

很難讀的一本書,斷斷續續讀瞭兩個月,後麵的部分似懂非懂,但終於讀完瞭。我的水平果然看不瞭文學研究之類的東西,不過其中很多語句,看得都後背發涼,比如被摧毀的語言,又是一次現實與書籍的巧妙重閤,但這絕不是巧閤。收集瞭不少句子,便於以後政治罵街。

评分

本書主要從三個語境即“諷刺作品”“奧威爾所有作品的連貫動態思想”及“當代心理學分析”來解讀《1984》這個文本,很好的迴應瞭對於奧威爾的批評,並梳理瞭奧威爾的思想。最好的是對奧威爾,薩特,加繆等左派知識分子進行比較的部分。雖然我不能說完全理解吸收瞭這本書的觀點和結構,但感覺本書中的奧威爾隱約昭顯齣其思想中存在主義的部分,而奧威爾本人對普遍主義的信念,最終促使這種隱含的存在主義觀念發展成為人道主義對人之精神的呼喚與信任。在本書副標題裏關於“絕望”或“人之精神”的主題爭論中,作者明確錶示《一九八四》中的絕望其實更像是奧威爾的義憤,這種義憤的最終指嚮正是極權體製下人們對事實的自我忽略與否認,因此《一九八四》也亦不該歸為悲劇作品,而應當被當作一聲經久不息的警鍾,時刻提醒我們理智與極權間存在巨大的衝突

评分

很難讀的一本書,斷斷續續讀瞭兩個月,後麵的部分似懂非懂,但終於讀完瞭。我的水平果然看不瞭文學研究之類的東西,不過其中很多語句,看得都後背發涼,比如被摧毀的語言,又是一次現實與書籍的巧妙重閤,但這絕不是巧閤。收集瞭不少句子,便於以後政治罵街。

评分

論文體,先有論點再攢論據的模闆,知識分子通病,過度解讀加不講人話。故弄玄虛,提齣各種假設,但不解決問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