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是中国小说史上少有的几部出类拔萃的巨制之一,是唯一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讽刺小说。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儒林外史》的评论,至今看来,仍是最准确、最切中肯綮的:“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儒林外史》长达五十六回,却没有一个贯穿全书的故事情节,实际上是用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故事串联而成的。但吴敬梓在创作此书时,却有一个完整的创作思路,即以对待功名富贵和文行出处的态度为中心,贬抑批判士人中的假儒士和假名土,褒扬推崇真儒士和真名士,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他入木三分地刻划了周进、范进、马二先生这类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陋儒、假儒、迂儒形象,满怀热情地描绘了庄尚志、迟衡山、虞博士这样洁身自爱、崇尚礼乐、襟怀冲淡的真儒贤人。同时,他还写了一大批不学无术、道德败坏却自命风雅、装腔作势的所谓名士,如娄家公子、杨执中、权勿用之流。与之相对比,吴敬梓着力塑造了“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杜少卿,作为真名士的典型,他尊重个性,轻财好义,追求恣情任性、自由不羁的生活。而真正体现吴敬梓理想的,则是小说第一回中塑造的“隐括全文”的人物王冕,他性格恬淡,远离功名,天性孝悌,才华横溢,这是一个兼俱真儒士和真名士精神品格的理想人物,得到了吴敬梓最热烈的赞美。 《儒林外史》最主要的艺术成就,是它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又极具个性的讽刺艺术。它彻底摆脱了以往小说中善恶报应的世俗迷信和迂阔陈腐的道德说教,而是完全坚持自己的生活观点,利用切身的经历和体验来看待世界,评判士林,把严肃的写实和诙谐的讽刺结合起来。塑造人物时,吴敬梓能秉持公心,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来进行讽刺,不虚美,不隐恶,对不同的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在讽刺的手法上,吴敬梓往往借喜剧性的情节,揭示悲剧性的内涵,令人笑中带泪,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效果。在描写的过程中,小说词义婉曲,叙述含蓄冷静,常常是用白描的笔触,“不尚夸张,一味写实”,让生活的真实来显现讽刺的力量。鲁迅先生用“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来概括其艺术风格,的确十分恰当。
读了大概一个月的儒林外史,兴致而起,兴尽而落,在距读完还有一百多页的三十四回,终于没法继续坚持读完,在此记录下这近一个月来读儒林外史所带来的乐与哀。 为什么想读儒林外史。临近期末,上了四个学期的古代文学也已接近尾声,儒林外史,成为了最后一节作为专题专将的小说...
评分个人觉得不能因为他死前要家人节省煤油这一动作,就把他称为吝啬鬼。看了他的生平,很不解作者为何为他设下这样的结局,难道是为了讽刺而讽刺? 章节之间联系不多,读到后来是有点忘记前面的内容了,还好一口气一周内看完了
评分儒林外史,这部著名的讽刺小说,我在读高中时候就曾买了湖南岳麓书社出的一个版本来读。然而当时读这部小说却难以感受到其讽刺的意味在哪里。后来读大学期间又曾在暑假里翻看过一回。时光荏苒,当时的懵懂少年已然步入中年,也历经了些许风雨,看过不少人情世故。如今再读此书...
评分《儒林外史》无疑是古典名著中的经典,它带我们体验过去的世界。书中多蕴含个人物形象,有因成功中举而狂喜至发疯的范进,有因家境贫寒从小替人放牛却依旧聪明勤奋,画荷花惟妙惟肖,但不愿意接交朋友,不愿意接受功名利禄的王冕,有被作者极力称赞、淡泊名利的杜少卿……在每...
三年前,读了十回;三年后,五十多回一气读完,虽称不上是如痴如醉,到底是读进去了。曾经年少无知,以为一本《儒林外史》无非是些疯了的范进与纠结着两根灯芯的严监生;以为吴敬梓其人无情,字里行间不露声色,其实不然。吴敬梓是真正的性情中人,所有的爱憎、明暗、优劣,嬉笑怒骂,如高山瀑布飞流直下,不予掩藏,对于范进与严监生,他至多带着同情与同病相怜的怜悯;而对于像严贡生这等许多人,他给予的才真正是辛辣的讽刺与深深的仇恨。没有所谓真圣人亦没有纯粹的恶人,何其丰富而真实;各自成传,无限分枝,这样的写法,古往今来甚是少见,你的生活连接着另一个人的人生,彼此交织,人间大戏。
评分某年夏天坐绿皮车回京的时候读过,当时觉得每回都那么好笑。如今再读,笑的苦苦的,哈哈。目录里头,一连串的,孝廉,秀才, 学道,翰林= 还没仔细读就已经发笑,不过是苦笑,还真的是得沉淀些经历些再读经典。本版本字有点小,夜里读有些费劲。
评分明明惊心动魄的故事都被写得行云流水般舒畅,古人读书为当官,为财,为名,为生计,太过穷苦的读书人生活所迫再无其他一技之长,品性大多一般。稍有家底有又才情,即便不为官,单单舞文弄墨,呼朋唤友也能逍遥快活。像杜少卿这样的散财童子现世少有。讲学问的只讲学问,不必问功名;功名的只讲功名,不必问学问。若是两样都要讲,弄到后来,一样也做不成。”界限分明,古往今来都这样,这个很重要。
评分三年后第二次读《儒林外史》,开始体会出它的好来了。不过四十回以后有几回文字挺无趣的,比起战事侠义,吴敬梓还是更擅长书写日常生活百态。(或许这几回的确不是他的手笔?)
评分三年前,读了十回;三年后,五十多回一气读完,虽称不上是如痴如醉,到底是读进去了。曾经年少无知,以为一本《儒林外史》无非是些疯了的范进与纠结着两根灯芯的严监生;以为吴敬梓其人无情,字里行间不露声色,其实不然。吴敬梓是真正的性情中人,所有的爱憎、明暗、优劣,嬉笑怒骂,如高山瀑布飞流直下,不予掩藏,对于范进与严监生,他至多带着同情与同病相怜的怜悯;而对于像严贡生这等许多人,他给予的才真正是辛辣的讽刺与深深的仇恨。没有所谓真圣人亦没有纯粹的恶人,何其丰富而真实;各自成传,无限分枝,这样的写法,古往今来甚是少见,你的生活连接着另一个人的人生,彼此交织,人间大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