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与曲直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法学 苏力 法律 法理学 法理 社会学 法律人类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发表于2025-02-23
是非与曲直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虽然这位老师的许多立场我不同意,但这并不重要;我来主要是学用规范性表达来阐述规范性问题,即几句观点扩展成一篇文章一本书,即可。
评分如果“三·一八”再来一次,苏力恐怕就是做陈西滢的那个。
评分实在是喜欢不起来。虽然只读了第一章,但是第一章就已经足够让人倒胃口。首先,论证程序正义重要性的部分基本上都算不上是论证,都是自说自话,让人捉急。其次,关于为什么患者手术需要亲属签字的理由论述也看得让人皱眉。
评分虽然这位老师的许多立场我不同意,但这并不重要;我来主要是学用规范性表达来阐述规范性问题,即几句观点扩展成一篇文章一本书,即可。
评分渐渐喜欢看法理了。 对我来说,从许多的个案中寻找智慧与人性之光是件挺有趣的事情。 公检法在司法过程中是带着许多的政治罂粟的,并且民意这东西变化无常、有时会把人们带偏方向。所以司法独立极为重要,记得书中有一句二审法院虽然是最后一道防线却不是最坚固的防线,感触挺深。 还有,法官事实上是在钢丝上走,自由裁量的把控很重要,稍有不慎会被民意裹挟,失去自主独立,如果事事都挺谁的声音大那不是黑社会吗。而过于教条依据制度,法官又会变成司法机器失去了智慧的法官不如用AI替代。但过于依据自主意识做出判决又会极大的侵占立法权,当立法与司法在同一个机关手里的时候是非常可怕的。 最后一点要说的是,改变不一定意味着改进,外国的月亮不一定香,外国的法律也不该不经思考就直接套用,本土也有许多约定俗成、日用而不知的公理。
苏力,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天元讲席教授,长江学者。祖籍江苏,1955年愚人节出生于安徽合肥。少年(1970年)从军,再当工人;1978年恢复高考后,复员军人进了北大法学院,获学士学位;1985年读研期间,赴美留学,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1992年起任教北大法学院至今。
先后独立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个人独著、文集和译著20余种。
《是非与曲直:个案中的法理》以“药家鑫案”“许霆案”“黄碟案”等曾引发社会广泛争议的案例为研究“标本”,以法学家的理性、敏锐和洞察力,从那些被人们、甚至法律人有意遗忘、主动省略或懒得验证的但却至关重要的情节和事实入手,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思考和结论,极具启发意义。
作者认为,中国法理研究应当坚持的进路是:摆事实、讲道理(法理)、断是非。三者的顺序也不能乱。只有针对普通人确实能经验感知的事实,才能展开可分享的说理,虽然由于对相关因素的评价不同,甚至因为自我利益的驱动,各自得出的判断并不一致。这正是本书的追求。
这是一种更生动也更开放的案例分析。虽然这些案件都已尘埃落定,但它们留给人们的思考空间仍然很大,作者提出的问题以及有关的讨论本身,仍有意思,仍值得我们深思。
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语境中,细致分析诸多个案的事实,特别是那些容易为常人忽略的“社会事实”,努力展示和揭示其法律意义和制度意义。
陆陆续续看过苏力老师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送法下乡》、《大国宪制》、《是非与曲直》。个人以为《是非与曲直》中黄碟案、继母虐童案、药家鑫案、签字案的分析最能体现苏力老师的特征:解构法治理念,反对虚空的概念体系;强调制度的自发性和可预测性(哈耶克);重视法...
评分陆陆续续看过苏力老师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送法下乡》、《大国宪制》、《是非与曲直》。个人以为《是非与曲直》中黄碟案、继母虐童案、药家鑫案、签字案的分析最能体现苏力老师的特征:解构法治理念,反对虚空的概念体系;强调制度的自发性和可预测性(哈耶克);重视法...
评分虽然本书是本论文集而并非“连载式”的读物,不过苏力老师的思想仍一以贯之——基于中国问题寻找中国法理。书名为个案中的法理,但苏力老师的眼光并非仅仅停留在分离的案由中,他并非用案例分析来引证或支持某一个法理命题或法学教义,也不总是急于得出一个仅解决此案纠纷的确...
评分毕业论文写写改改,焦头烂额,苏力的这本《是非与曲直:个案中的法理》拖了近一个月才看完。写毕业论文真是没有耐心看这种专业相关的书籍,看到“法”字就要头大了。但是在这本书里,终于摸到了一点法理分析的影子——法理分析包含但不同于法律规范分析(教义分析?),牵涉可...
评分是非与曲直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