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18— ),俄罗斯作家。大学时代开始不停地思考社会政治问题,后因此进劳改营服刑八年,其间两次从癌症的魔爪中逃脱。刑满后积极投入文学创作,其中《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引起轰动,但《古拉格群岛》、《癌症楼》等杰作无法在当时的苏联出版,在西方国家率先出版后引起轰动。1969年被苏联作协开除,次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4年被苏联驱逐出境,流亡西方。1994年回俄罗斯。
癌症楼,ISBN:9787544707732,作者:(俄)索尔仁尼琴 著,姜明河 译
每个社会都有其思想基础。譬如西方的基督教义,后来的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以及我国千年来所尊崇的儒家思想。 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崇尚市场的自由,其基础是个人的理性,即每个市场的参与者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做出选择,而每个人都作出这样的选择之后,整个社会就会处于最...
评分摘自《新文化报》 作者:王逸人 几年前,美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苏珊•桑塔格去世的时候,人们冠以她“美国知识分子良心”的称号;而今索尔仁尼琴去世,他也被称为“俄罗斯的良心”,很不幸,这个世界上良心越来越少了。虽然都是良心,但两者的遭遇则完全不同,虽然都写了一辈子...
评分摘自《敏思博客》 作者:梁淑怡 一、作者档案 索尔仁尼琴(1918.12.11—2008.08.03),全名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是前苏联的一位杰出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在文学、语言学等许多领域都有较大成就。 索尔仁尼琴1918年生于北高加索的基...
评分主人公奥列格因为第58条刑法而被叛永久流放,但劳改营中艰苦的十四年生活并没有打垮他对生命的热爱。奥列格坚毅豁达,有点吊儿郎当,喜欢嚷嚷,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他爱自己的祖国,但并不盲目,不崇拜斯大林(这也跟他的经历有一些关系),从深处思考社会的阴暗面。在得自...
总有些人可以看透自己的民族。
评分「好啦,这是你自己决定的:最初的25年你将过人的生活;第二个25年你将像马一样干活;第三个25年你将像狗那样乱叫;还剩下的那25年么,你将像猴子似的被人取笑……」、「我们在悲痛和忠诚方面都缺乏真正的才能。我们把悲痛和忠诚都交给了时间。唉,我们只是在每天都填饱肚皮,舔舔指头方面才堪称寸步不让。」……越来越觉得,有许多书完全没必要读,好书真的不多……「癌症楼」是其中之一,情感的把握与细节的细腻都堪称完美……对于良心的拷问也是深入骨髓的……
评分当生命的河流流入的注定是沙漠,所有人,也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向死而生吧。只有奥列格和薇加的爱情有点遗憾。但谁说在一起了,最终不会是另一种遗憾呢?
评分先入为主地以为索尔仁尼琴一定是不停地批判苏联,当然书中的确充斥了批判,可相比较“社会主义”这种现在看来很讽刺的命题,更吸引我的无疑是索尔仁尼琴不可思议的人道主义的关怀。看到最后一百页,小说都集中到了奥列格身上,所有的批判似乎比不上这个人物来得丰满,当然这跟时代有关系,毕竟如今再来看当时的制度,除了悲剧就是悲剧。在城市一天的漫游,而最终是不是能不能见到薇加,居然写的如此的细腻动人,让人流泪。
评分索老师这本书曾深深影响过一个稚嫩的高中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