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与文化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艺术史 艺术 文化 中国 历史 海外中国艺术研究 后浪 中國
发表于2025-02-23
中国艺术与文化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这本的一大特点就是“全面”,一是体现在内容上基本囊括了从新石器时代至20世纪尾声中国艺术的全部历程和门类,二是在视角上其讨论的问题也超越了传统艺术史的框架,对政治、经济、地域文化以及社会结构也颇为重视。而后者对读者是一种“减负”,即通过对各时代历史背景的简要论述减轻了对读者知识储备的要求。求“全”难免就有淹没重点的嫌疑,体例上也不太可能对某一门类乃至某一些典型艺术品做深入的探讨。不过,这对任何一部单卷本的中国艺术史而言,恐怕有吹毛求疵之嫌。书中回避了大段落的理论诠释,而是将这类评论和解读打散,穿插在文中各处,往往在不经意间突发妙语。总体上,宋代之后的章节更为出色,当然这也是目前美术史研究总体水准(亦受制于材料)的反映,最后一章的结构设计颇为精巧,值得研究近200年中国艺术发展脉络的朋友借鉴。
评分美国多所名校的中国艺术史经典教材。修订版,厚重,超级有质感。与一般外国学者写的中国美术史不同,本书的重点其实是在文字,补足了社会与文化的纬度。要在考古、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脉络中精选,对于外国学者是有难度的。最后结束于徐冰的天书,令人满意。
评分读过老版,新版花时间翻阅了一下,装帧排版纸张各方面都有提升。 我自己非常喜欢这本艺术史,他按照艺术发展的历史自然分段,读来非常顺,完全不枯燥~
评分4.5分。不是很完美,个人能力有限,发现若干处值得商榷或错误之处,白璧微瑕吧。本书令人惊喜地方很多,比如章节划分,很有见地;坚持客观和实事求是,不溢美,不掩饰;注重艺术流变和横向、纵向比较。这样一部容量宏大的书,是很难囫囵吞枣的,除非你对中国艺术有很深的造诣。如能延伸阅读部分书籍有所涉猎,对于加深理解本书定有所助益。
评分美国人写的中国艺术通史,从文化共性角度来划分和梳理艺术品的演化发展,很多具体细节没办法展开,还是觉得很启发。 收获很多,值得反复看反复琢磨。
杜朴(Robert L. Thorp),早期中国艺术领域的权威学者,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艺术史和考古系荣休教授,著述丰硕。杜朴博士除了在远东广泛游历和参加田野考察工作外,还合作策划了几个重要的展览,并受邀在多个以中国艺术收藏著称的美国博物馆做讲座。
文以诚 (Richard Ellis Vinograd),著名的中国画研究专家,1995 年起任斯坦福大学艺术和艺术史系主任。他是晚期中国(宋代至今)艺术领域备受尊崇的学者,著有《自我的界限:1600-1900 的中国肖像画》,在许多重要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和书评。文以诚博士经常受邀以演讲者、评审或研讨者的身份出席有关中国艺术与文化的会议和论坛。
中国艺术史的书写典范
全美多所名校指定读本
郑岩作序,巫鸿、安家瑶、朱青生联合推荐
「编辑推荐」
☆ 中文版第 3 次修订,更准确、更完善
☆ 举重若轻还原视觉文化历史语境,图文 并茂讲诉七千年中国艺术故事
☆ 郑岩作序,巫鸿、安家瑶、朱青生联合推荐
☆ 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等美国多所院校中国艺术史研习指定读物
◎ 通论性、普及性俱佳的艺术史通论,艺术社会史、文化史书写的典范
结合新近考古学、人类学的发现和研究,《中国艺术与文化》富于原创性地在文化脉络里考察中国艺术史,以朝代为线索,以独特的文化视角阐述艺术品的内涵及其产生的背景。作为一本面向广大中国艺术研习者和爱好者的著作,作者旁征博引、论述精炼,晓畅易读。
了解是鉴赏的接触,本书为读者提供一窥中国艺术与文化的门径,以期读者在吸收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视角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对中国艺术与文化的认识。
◎ 全新修订,历史文本与图像的完美融合,“质”与“雅”的再次提升
中文版第 3 次修订。在“插图修订版”的基础上,本版做了以下改进:在内容上,译者张欣对照原文,并综合读者对此前版本的反馈,对译文做了进一步修订和润色,更正了中译本若干疏误;编辑部查阅了相关博物馆官网和全国馆藏文物名录,对艺术作品/文物的名称、馆藏地做了仔细的核对,以便读者更快更准地查找相关资料。本版还将上一版350多幅配图中的大部分黑白插图替换为彩图,对内文版式进行了优化,兼顾阅读体验与视觉上的艺术留白。 在装帧设计上经过海量实验,最终选择皇家蓝专色纸外封,辅以镶片烫金工艺。内封采用中国红布面圆脊精装,给博大精深的中国艺术以最美的呈现。
「内容简介」
《中国艺术与文化》对世界上最古老的、最具活力且从未断裂的艺术传统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明晰审视。从 7000 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制陶和琢玉文化到当代艺术家的装置、影像和行为艺术,这部引人入胜的著作包含了中国艺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这是一部独特的中国艺术著作,既反映当前的学术研究,又通俗易懂。不同于对各个朝代和风格的平淡叙述,权威学者杜朴和文以诚将艺术呈现为社会愿望、政治、物质文化、信仰体系及更广泛领域的一种文化表述。他们强调发现于原处考古环境的古代艺术和建筑作品。当缺乏原处环境时,他们重建单个作品与其产生环境的互相关联。在广阔的文化图景中,两位作者加入了对作品的材质和生产技术的关注,并给予民间艺术、宗教艺术和手工艺应有的关注。
「名人推荐」
杜朴、文以诚合著的《中国艺术与文化》在内容上比以往的中国美术史教材有很大扩展,而且在写作和阐释方法等方面也有开创之功。两位作者都是研究中国艺术的专家,因而他们撰写的篇章综述学界成果、征引晚近的考古发现,并富于原创性。此书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把 7000 年的中国美术史置于社会、历史、政治、礼仪和宗教等一系列“原境”中考察,其着眼点超越了对艺术美和形式发展的单纯介绍。二是全书基于对中国美术的新界定,不仅涉及属于社会高层的礼仪重器和文人书画,也涵盖了大众视觉文化;不仅讨论艺术的形式表现,也介绍艺术生产的技术和方法。许多美国大学选用此书作为教材,我在教学中也深感其丰富内容和细致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中国美术史的理解。
—— 巫鸿,芝加哥大学讲座教授、美国文理学院院士
百年来中国考古的发现和研究奠定了中国美术史的基础,也不断修正、改写以往学者对中国美术史研究的结论。《中国艺术与文化》是美国权威学者对中国美术考古成果的最新全面审视,并以独特的文化视角阐述艺术品的内涵及其产生的背景。中译本不仅可作为我国艺术史专业的教材,而且对于喜爱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读者而言,也是一部图文并茂、值得阅读并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
—— 安家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本书以西方的眼光和国际的立场对中国文化与艺术进行了一次通盘的陈述。对于身在其中的国人来说,借此可以反观自我的文化,也可以重新思考西方和东方的观念差异造成的理解上的差距。差距产生了特殊的美感,也隐含了有意或无意的误读。通过此书不仅能读到知识,更能读到见识,见识帮助我们了解其他文化的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评价。
—— 朱青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这部书的行文灵动巧妙,举重若轻地处理了许多复杂问题,十分富有个性。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这部书并不是灌输常识和提供背诵条目的手册,而是通向新问题和新研究的入口。这也是我喜欢这部书的一个原因。
—— 郑岩,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真不敢相信,我一个对历史和艺术一窍不通的人,竟然看完了一本近500页的中国艺术史!说实在话,这本书真的特别好睡!密密麻麻的小字排列还有生涩的内容,读几页之后就想昏昏欲睡。但我还是很乐意抽出时间认真读完,并不是我突然开窍了,而是这本书的内容实在太吸引人了,让人忍...
评分 评分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春生(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0562666/ 古往今来,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记录与阐述中国的艺术与文化,有的按照时间记载,有的按照艺术类别记载,有的则类似艺术史散文。《中国艺术与文化》按照朝...
评分因为工作的原因十一黄金周期间并没有离开北京,甚至除了上班外很少出门,但并非在工作相关事务和思考之外的其他领域一无所获。应该说不但在知识上收获颇丰,甚至在思路和视野方面也有所改观,因为有幸能挤出些空闲时间读完两位外国学者介绍中国艺术史的通识著作《中国艺术与文...
评分中国艺术与文化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