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做了十多年记者。
曾在黄金时期的“南方报业”工作,又在网易做了五年频道副主编。
在 2008 年深入北川汶川震后灾区,协助幸存者救援和死难者遗体运送; 策划过网游,后任职《人物》记者,同时也是《纽约时报》中文网商业与财经版专栏作者。 近年来,专注于报道中国当下的信仰市场,写有: 《陈坤的队伍》、《等待末日的寺庙》、江西王林《气功大师》、辽宁大悲寺《苦修》等。 这些特稿的点击量每篇都超过了 10 万+,被各种媒体纷纷转载。
几年前,她辞职踏上寻访中国女修行者的旅途,现已完成书稿,并且成为母亲。
《她在红尘外》是国内首部探访女性修行者生活的非虚构作品。文笔流畅、扎实,题材罕见,在当下具有独特的意义。资深媒体人的一次长途旅行,她独自一人,历时四个月,跨越十个省份,行走了三万公里,从福建东南沿海出发,经过了浙江、江苏、山西、湖北、河南、青海、甘肃、四川、云南,一直走到了西藏珠峰大本营的绒布寺。它既是一本游记,也是一部心灵成长史。她将用独属于女性的感性,记录了对修行人的观察和寻访,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俗世里的人,是如何通过这次游历,找到人活在世间摆放自己的方法。
曾在获取素材时,听一个人讲过,男人与女人之间的不同便是, 如果一男一女要私奔了, 男的会马上带上一些必需品,拎着行李箱就出门 女人会磨蹭久一点。晾在外面的衣服先收进来;厚衣服要不要带;常用药也要备一点…… 当时听了就笑了。 这有点像一开始读许晓这本书的时候,总是...
评分我像作者一样,去了很多地方,见了很多人,说了很多话。然后我回到我的地方,继续生活,没什么变化。从我的身上可以看到,读万卷书没什么卵用,行万里路没什么卵用,我不想改变,我也不想思考。 读到雅安永兴寺,倒是生出一点兴味,突兀的也觉得雅安很好,山好水好蒙山好。 看...
评分一 寄来的新书里有编辑手写的两张卡片,说许晓虽然细密啰嗦,但写出了在庄严的寺庙里一个俗人真正的状态。 我很赞成这个说法。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资深媒体人自信和沉迷物质享受的理直气壮,这种坦率甚至会让蜻蜓点水式的走访显得还挺真诚。但不管怎么说,出于好奇心,就决定...
评分看着书里女修行者的故事,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路远行,或是故地重游。我曾在五祖寺挂单,顺路寻访四祖寺,却没有上芦花庵。曾经一鼓作气爬山武当山金顶,对紫霄宫却是匆匆而过,看着书里作者的体验,没能留宿一晚,倒是遗憾。曾从拉萨一路到珠峰大本营,路过萨迦,却没有去萨迦...
评分- 1 - 许晓写的书《她在红尘外》,一本不需要用太多话语来解释和叙述的书。这本书记录了作者许晓的信仰之旅,4个月时间,10个省份,20个道场,3万多公里,探寻了女性修行者的隐秘世界。男人们在寺庙、道观中修行,其实女人们也有修行的需求。但女性世界的修行,几乎从来没有人...
那本空谷幽兰,已经只能勉强,这个以空谷为目标的,更加走马观花
评分身边友人出家修行,很好的朋友,临走聊了几次,还是觉得自己并不了解她。看到许晓这本书,尝试去走近和理解,是一种很好的体验。看见作者在探寻的过程中,渐渐从一个“她者”槛外人,走进自己的内心,转变成对“我”的反思和观照,这个过程对我们每个读者,或许都有助益。
评分作者是受了比尔·波特的启发上路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竟然是那样,完全意想不到。特别喜欢她说的那句:令我庆幸的是,阅读永远是一对一进行的事。书写和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我最想要的“一对一进行的饭局”。
评分贵在真诚,希望能更有深度和洞见;期待作者有一些“修行”的体悟后再出发。
评分浙江三台道院那篇写的非常好,看得我很难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