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志跋绥夫(1878-1927)是俄国颓废主义文学流派的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优美、灿烂的景色描写和细腻、阴暗的心理描写相互交替,极端的个人主义哲学和俄国文学传统的现实责任感此起彼伏,欢乐的感官享乐态度和对整个存在的深刻怀疑精神处处对峙。这些鲜明的特点,让他在同一时期的作家中独树一帜,堪称俄国新兴文学作家的典型代表。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极为推崇阿尔志跋绥夫,他翻译作品数量最多的,他评论频率最高的,当首推阿尔志跋绥夫。
鲁迅极为推崇的俄国颓废主义代表作。
-
◆ 内容简介
《萨宁》是阿尔志跋绥夫的代表作,书中叙述了自幼在家庭之外长大的主人公萨宁返回家乡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萨宁对一切事物都漠不关心,自由自在完全独立于社会之外。表面上看萨宁公开追求享乐,极为堕落,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萨宁也 代表着俄国知识分子个人意识和自我价值的觉醒。
-
◆ 编辑推荐
《萨宁》是一部极为特别的作品,纵观整个俄罗斯文学史,都算的上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明快优美的景色描写与黑暗扭曲的人性剖析交相辉映,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另一方面,主人公标榜个人享乐主义,无视一切固有的道德和规则,甚至漠视生命,但是实际上,他标志着个人独立的觉醒,代表着社会变革期知识分子对固有传统的质疑和对生命最终意义的新的思考。
鲁迅极力推荐的作家的作品,他的深爱。 我只在这里谈我的读后感。 萨宁是个近乎英雄的人物。此处的“英雄”是指一个绝对有力,内心强大,态度清晰的人物。英雄不分善恶。我由衷的喜欢他,但是我知道作者比读者更明确萨宁所具有的真实性。萨宁是一个观念,是一个看似“不高于生...
评分好多著作都试图教育人该如何生活,如何幸福,试图解答你人生会遇到的问题,但萨宁却没有,他目睹了你人生的矛盾,他在嘲笑这一切的没有意义,生命的虚无。不要试图从中找到答案,虽然他已经洞悉了你的脆弱,他带着嘲讽和冷漠,超乎寻常的冷静,批判着这世俗,所谓的意义,只...
评分读了这本书。丽达和济娜失去贞操后的痛苦,让我记忆犹新。可见其对于一个女孩子的重要性。萨宁,总是那样的冷静,带着那么冷峻的眼光看着这是世界,感情无法左右其判断。他那种玩世不恭,对于人世间以及死亡的冷静,让我觉得可怕。没有人情味。我甚至开始渐渐喜欢他,而他最后...
评分好多著作都试图教育人该如何生活,如何幸福,试图解答你人生会遇到的问题,但萨宁却没有,他目睹了你人生的矛盾,他在嘲笑这一切的没有意义,生命的虚无。不要试图从中找到答案,虽然他已经洞悉了你的脆弱,他带着嘲讽和冷漠,超乎寻常的冷静,批判着这世俗,所谓的意义,只...
纯洁是什么?我们为它而骄傲、喜悦,为它而悲痛、死亡,却不曾试图叩问它真正的含义。最有可能的是,原初那伊甸园般的世界只是人们奢望的幻想,而通向“纯洁”的唯一道路,只有在使自己慢慢变复杂的同时,抑制住同时变得虚伪的倾向。
评分萨宁几乎是个没有任何缺陷的完美者,他似乎就是作者本人,用第三人的角度看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只需用几个简单的句子就可以道出事情真理。他是俄国典型的思想觉醒者,关于生活有无意义,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他已思考了无数遍,期间肯定有像尤里一样关注自己内心胜过一切夜夜失眠思考生活,像索罗维伊契克般无力懦弱觉着受苦无意义,或者像扎鲁夫那样过着浪荡遵循欲望的生活,这些人物的死亡实际上就是在重演萨宁的经历,文中几乎没有描写过萨宁的故事,他们三人正是萨宁之所以为萨宁的原因,同时也说明了作者对他们这三类人的一种否定和摒弃的态度。 (另:我觉得结尾几章有点啰嗦,描写之后的萨宁已无意义,不如直接在“瞧,这只爬虫!”断然结束。)
评分生活其实又简单又平常,而人们却在不停地探寻着生和死的秘密。书里几乎每一个角色都曾选择了死或接近了死,他们因悲愤而死,因羞愧而死,因不安而死,唯有萨宁接受生活提供给他的任何东西,随心所欲地享受着“迷人的感受和诱人的快感”,享受“没有恐惧和禁忌、没有限制的爱情”,这样的人可爱又可怕,你唾弃他却又想成为他,因为他是如此真实。
评分生活其实又简单又平常,而人们却在不停地探寻着生和死的秘密。书里几乎每一个角色都曾选择了死或接近了死,他们因悲愤而死,因羞愧而死,因不安而死,唯有萨宁接受生活提供给他的任何东西,随心所欲地享受着“迷人的感受和诱人的快感”,享受“没有恐惧和禁忌、没有限制的爱情”,这样的人可爱又可怕,你唾弃他却又想成为他,因为他是如此真实。
评分说这本书不好的,我就问一句:谁在任何一本小说里见过萨宁这样的人物吗?只此一点作者就成功了啊。主人公太独特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