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乾隆二十四年(1759)至三十五年(1770)间清与巴达克山关系为中心,讨论清朝在西帕米尔权力与情报网络建立、展开的过程及其运作实态,检视清朝对边外潜在危机的因应策略,以期对理解清朝中亚外交及新疆行政体制的运作、清朝“天下秩序”在中亚的建构提供一个具体的观察角度。本书亦期望基于对清与巴达克山关系的个案研究,由边裔反观内地,考察乾隆年间政治文化的构建与朝廷西进经略如何交互为用,“西域”又如何在与边疆鲜少交集的士人群体中成为流行的话题。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1.比起硕论版本(内网看过),提升许多。2.语言关太难了。3.看书的角度是历史学训练与政治文化史志趣者如何做西域研究。4.问题仍有讨论的空间。5.希望此类书附上编年或者文献介绍。总之,膜拜一个
评分很精彩的个案研究,而作者对于清代“多语文政治”的理论关怀,则坚持使用了“大一统”这一旧概念,多有引而不发之意。
评分作者既然已经说了这本书属于广义的清代政治史,而非西域史,那窝就从清代政治史的角度莱评判这本书罢。满文功底可以,史料也十分详实,足以补边疆史研究之缺,还是值得给五星的。但从近代中亚史研究角度出发,这本书简直是不及格,连17-18世纪巴达克山史名著德国学者Grevemeyer的《Herrschaft,Raub und Gegenseitigkeit:Die politische Geschichte Badakhshans 1500-1883》都没读过()
评分很精彩的个案研究,而作者对于清代“多语文政治”的理论关怀,则坚持使用了“大一统”这一旧概念,多有引而不发之意。
评分没地图,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