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维也纳”丛书002
☆理清德奥音乐的历史脉络
☆侧写近代以来德奥历史的风云变幻
☆走近巴洛克的巴赫、古典的莫扎特、浪漫的瓦格纳……
☆带你跨越沟壑,纵览伟大生命的悲欢沉浮,叩响音乐之门
这是一本关于德奥音乐史的书,在历史的维度下,这些音乐既不“严肃”也不“古典”。我们在书中关注伟大的音乐家们,他们像一个个神祇供我们膜拜,但其实也十分平凡。他们组成的历史有真实的一面,也有被构建的一面。他们的作品是不朽的,然而这些不朽不但出发于个人在大时代中不得不然的沉浮,也建立在后世不同环境下人们的投射。一个音乐家死去了,他的艺术遗产不得不被百年后的另一个艺术家诠释,而当这位百年后的艺术家死去,又继续被另一群艺术家用或者精辟,又或曲解的方式回望。在整个漫长的过程中,最能把握话语权的,正是德奥地区的艺术家,以及学者们……
在十九世纪,德奥音乐争取到了德奥哲学家和文学家们的推崇,他们脱离了纯然的欣赏,上升到对音乐作内涵剖析——甚至形而上的解释。同时,正是在德意志音乐史学家的主导下,音乐史实现了对过去故纸堆的挖掘,德意志音乐家从而主导了话语权。本书并没有像一般音乐史书籍那样按照年代作通史的泛泛介绍,也没有写成一个个音乐家的生平传记。作者虽然以德奥音乐史上一个个伟大音乐家为论述对象,但是每介绍一位音乐家时都会围绕德奥音乐史上的某个核心问题展开论述。此外,本书注重从接受史的角度介绍音乐家,并不是按照一般的音乐史教材照本宣科,作者力图剥开历史的层层迷雾,探究音乐家的作品如何在时间长河中起伏,艺术家的历史形象怎样过渡到今天的样子。尤为难得的是,作者在论述某个音乐家时,绝不会脱离他的作品,作者相信,艺术史并不是由花边和八卦组成的,脱离了艺术作品的艺术家解读是残缺的。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真的是音乐的理论性,艺术的形而上发散结合的非常好的一本书了
评分看了两遍,写得真好。力荐。
评分当我看到贝多芬克制自己对于优美旋律的控制时,我想到了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任何垂直后世精神的财富,都要在实现个人意识的独立的基础上,方可诞生。
评分只能说还可以。语言比较枯燥,观点人尽皆知。
评分当我看到贝多芬克制自己对于优美旋律的控制时,我想到了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任何垂直后世精神的财富,都要在实现个人意识的独立的基础上,方可诞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