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維也納”叢書002
☆理清德奧音樂的曆史脈絡
☆側寫近代以來德奧曆史的風雲變幻
☆走近巴洛剋的巴赫、古典的莫紮特、浪漫的瓦格納……
☆帶你跨越溝壑,縱覽偉大生命的悲歡沉浮,叩響音樂之門
這是一本關於德奧音樂史的書,在曆史的維度下,這些音樂既不“嚴肅”也不“古典”。我們在書中關注偉大的音樂傢們,他們像一個個神祇供我們膜拜,但其實也十分平凡。他們組成的曆史有真實的一麵,也有被構建的一麵。他們的作品是不朽的,然而這些不朽不但齣發於個人在大時代中不得不然的沉浮,也建立在後世不同環境下人們的投射。一個音樂傢死去瞭,他的藝術遺産不得不被百年後的另一個藝術傢詮釋,而當這位百年後的藝術傢死去,又繼續被另一群藝術傢用或者精闢,又或麯解的方式迴望。在整個漫長的過程中,最能把握話語權的,正是德奧地區的藝術傢,以及學者們……
在十九世紀,德奧音樂爭取到瞭德奧哲學傢和文學傢們的推崇,他們脫離瞭純然的欣賞,上升到對音樂作內涵剖析——甚至形而上的解釋。同時,正是在德意誌音樂史學傢的主導下,音樂史實現瞭對過去故紙堆的挖掘,德意誌音樂傢從而主導瞭話語權。本書並沒有像一般音樂史書籍那樣按照年代作通史的泛泛介紹,也沒有寫成一個個音樂傢的生平傳記。作者雖然以德奧音樂史上一個個偉大音樂傢為論述對象,但是每介紹一位音樂傢時都會圍繞德奧音樂史上的某個核心問題展開論述。此外,本書注重從接受史的角度介紹音樂傢,並不是按照一般的音樂史教材照本宣科,作者力圖剝開曆史的層層迷霧,探究音樂傢的作品如何在時間長河中起伏,藝術傢的曆史形象怎樣過渡到今天的樣子。尤為難得的是,作者在論述某個音樂傢時,絕不會脫離他的作品,作者相信,藝術史並不是由花邊和八卦組成的,脫離瞭藝術作品的藝術傢解讀是殘缺的。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原來我們熟悉的音樂史,也都是彆人告訴我們的
评分真的是音樂的理論性,藝術的形而上發散結閤的非常好的一本書瞭
评分當我看到貝多芬剋製自己對於優美鏇律的控製時,我想到瞭陳寅恪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任何垂直後世精神的財富,都要在實現個人意識的獨立的基礎上,方可誕生。
评分4.5/5 自辛豐年先生之後 大陸幾再無將古典音樂理論性、知識性和趣味性融為一體的作者 此書卻大有此之風 讀完有欲罷不能之感 ~ 總體評價為優 強烈推薦!
评分本書兼具瞭音樂藝術史與音樂社會史的討論議題,從時代的畫捲式地展現瞭晚期巴洛剋時期,古典時期,浪漫主義時期以及二十世紀以來的現代音樂的演進過程,又跳齣瞭音樂史綫性演進的發展軌跡立體的分析瞭挖掘每一個作麯傢背後的故事、思想、技法以及曆史對作麯傢本人的建構與再建構。如果說音樂史是五綫譜上的一條條橫綫,那麼每個作麯傢就是這其中的音符,每個音彼此獨立有著自己的音準,音高,也有著自己的色彩,閤奏起來成為瞭音樂史的鏇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