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简介
卢玮銮
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2002年退下教职,改任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著有《香港故事:个人回忆与文学思考》《香港家书》《夜读闪念》等。
熊志琴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主修中国语言及文学,200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研究中心,现于香港浸会大学语文中心任教。
2002年,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玮銮开设了“文学与影像比读”课程,以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的小说作为研读对象,并邀请相关的演员、导演、作者为学生演讲及接受访问,对影像与文学展开了不同角度的探索。
本书收录了张国荣、伍淑贤、许鞍华、刘以鬯的演讲及访谈记录。游走于影像与文学两种完全不同的媒介中,他们的创作者说,出于文学,入于光影。文字与光影交错之间,互为参照。
影像与文学虽然诞生时间先后有别,却都是最美的艺术形式,且如双生花一般,互相映衬,互添光辉,好的影视作品为文字增光添彩,而好的文字大家也想看到所改编的影视作品,每一位对文学与电影都感兴趣的人可能都思考过两者之间的关系,我想在这本《光影的来处》中,大家或能找到...
评分改革开放之初香港的经济远远超越内地,90年代香港经济达到巅峰,1995年的时候香港一城GDP相当于中国内地的四分之一,超过北上广总和还多。当年香港文化也成为强势文化辐射内地。我们七零后小时候经常听香港歌曲,看香港电影,香港就是一个遥远又神一样的存在。等到2000年以后,...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于文学作品的热爱总是要大于影视作品的,我总是认为“剧不如书”.一部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再好,比起原著来还是稍微逊了那么一点。其实我也明白自己上述的看法未免有些偏执,影像与文学本就是两个不同的媒介,文字所要表达的思想,在电影中是很难明确展现的。...
评分人生的来处不由已,人生的去处不可定,人的生命匆匆而过,总会有诸多情感要表达,再孤独的心灵也渴望理解,共鸣与温暖。卢玮銮、熊志琴二人主编的《光影的来处》以小见大,以通俗见深刻,仅仅撷取文学与影像便将深奥的人生哲理精彩呈现,这是一本兼具文学、美学、人文、光影纷...
评分影像与文学虽然诞生时间先后有别,却都是最美的艺术形式,且如双生花一般,互相映衬,互添光辉,好的影视作品为文字增光添彩,而好的文字大家也想看到所改编的影视作品,每一位对文学与电影都感兴趣的人可能都思考过两者之间的关系,我想在这本《光影的来处》中,大家或能找到...
一位演员,一位导演,两个作者,来讨论文学和影像的异同。虽是讲座稿件整理,但其中也有很多趣致之处,印象最深的是许鞍华说自己如何仓促拍成倾城之恋,以及刘以鬯先生将自己给端木蕻良写的书撕成单页多次寄送,如此真挚。四位讲者中,两位已经远逝,庆幸世上有文字和影像这样的方式,将他们的时光留得更久、更久一些。
评分一本关于香港电影与文学化改编的书
评分哥哥那四篇当然是极好的,非常珍贵,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霸王别姬里对同性恋的处理,既要演绎出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又要照顾到陈凯歌对这个话题的避忌。许鞍华一路吐槽自己当年对倾城之恋和半生缘改编的失败,于我看来张爱玲就是很难改。。。不过,她提到原著改编的两种操作很有启发意义,一个是徐克对笑傲的改编,保留其精神,解构其内容;另一个是对原著的颠覆,举的例子没看过,黑泽明的蜘蛛巢城算是这种吧。
评分哥哥那四篇当然是极好的,非常珍贵,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霸王别姬里对同性恋的处理,既要演绎出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又要照顾到陈凯歌对这个话题的避忌。许鞍华一路吐槽自己当年对倾城之恋和半生缘改编的失败,于我看来张爱玲就是很难改。。。不过,她提到原著改编的两种操作很有启发意义,一个是徐克对笑傲的改编,保留其精神,解构其内容;另一个是对原著的颠覆,举的例子没看过,黑泽明的蜘蛛巢城算是这种吧。
评分一本关于香港电影与文学化改编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