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简介
卢玮銮
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2002年退下教职,改任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著有《香港故事:个人回忆与文学思考》《香港家书》《夜读闪念》等。
熊志琴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主修中国语言及文学,200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研究中心,现于香港浸会大学语文中心任教。
2002年,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玮銮开设了“文学与影像比读”课程,以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的小说作为研读对象,并邀请相关的演员、导演、作者为学生演讲及接受访问,对影像与文学展开了不同角度的探索。
本书收录了张国荣、伍淑贤、许鞍华、刘以鬯的演讲及访谈记录。游走于影像与文学两种完全不同的媒介中,他们的创作者说,出于文学,入于光影。文字与光影交错之间,互为参照。
通俗而言,文学是文字的艺术,电影是光影的艺术,自电影诞生以来,它便从文学中汲取灵感。随着电影艺术、技术的发展,两者之间的跨界现象越来越普遍,阅读文学、观看电影,都必须转化为私密的个人体验,都需要投注情感与思考。其次,文学与电影作为艺术的形态,它们最终关注的...
评分人生的来处不由已,人生的去处不可定,人的生命匆匆而过,总会有诸多情感要表达,再孤独的心灵也渴望理解,共鸣与温暖。卢玮銮、熊志琴二人主编的《光影的来处》以小见大,以通俗见深刻,仅仅撷取文学与影像便将深奥的人生哲理精彩呈现,这是一本兼具文学、美学、人文、光影纷...
评分改革开放之初香港的经济远远超越内地,90年代香港经济达到巅峰,1995年的时候香港一城GDP相当于中国内地的四分之一,超过北上广总和还多。当年香港文化也成为强势文化辐射内地。我们七零后小时候经常听香港歌曲,看香港电影,香港就是一个遥远又神一样的存在。等到2000年以后,...
评分影像与文学虽然诞生时间先后有别,却都是最美的艺术形式,且如双生花一般,互相映衬,互添光辉,好的影视作品为文字增光添彩,而好的文字大家也想看到所改编的影视作品,每一位对文学与电影都感兴趣的人可能都思考过两者之间的关系,我想在这本《光影的来处》中,大家或能找到...
评分通俗而言,文学是文字的艺术,电影是光影的艺术,自电影诞生以来,它便从文学中汲取灵感。随着电影艺术、技术的发展,两者之间的跨界现象越来越普遍,阅读文学、观看电影,都必须转化为私密的个人体验,都需要投注情感与思考。其次,文学与电影作为艺术的形态,它们最终关注的...
所谓“来处”,是指电影改编的原著,包括了四篇座谈的整理文字。最难得的是张国荣的那篇,可以说字字又见其人风采;伍淑贤的那篇感触不深,电影我也没看过;许鞍华的一篇最实在,也敢于承认自己在《倾城之恋》和《半生缘》上做的不好,他对演员的选择也颇有时代感,什么周迅黄磊赵薇,还蛮有趣。但刘以鬯这篇我认为最好,因为唯有这一篇的重心是在文学而非电影,有一些他与现代文学史的关系如和端木蕻良、姚雪垠等。四篇访谈都比较珍贵,所谈论的问题都很有意义,就是太少了不过瘾。每一篇访谈后都附了相关的原著片段,这一比较啊,还是张爱玲好看,怎么看都好看,其次是《酒徒》,也实在是好看。李碧华这么一并列,宛如丫鬟了。
评分哥哥那四篇当然是极好的,非常珍贵,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霸王别姬里对同性恋的处理,既要演绎出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又要照顾到陈凯歌对这个话题的避忌。许鞍华一路吐槽自己当年对倾城之恋和半生缘改编的失败,于我看来张爱玲就是很难改。。。不过,她提到原著改编的两种操作很有启发意义,一个是徐克对笑傲的改编,保留其精神,解构其内容;另一个是对原著的颠覆,举的例子没看过,黑泽明的蜘蛛巢城算是这种吧。
评分一本关于香港电影与文学化改编的书
评分非常轻松的讲座汇编,演员,编剧,作家,导演,分别讲述一些从文字到电影,又从电影回到文字的故事,原来这样也可以教文学也可以教电影,也可以感受到从文学到影视呈现的种种细节。看完的感受:想重温书中提到的所有电影和著作,也想用这样的方式去感受去发问
评分非常轻松的讲座汇编,演员,编剧,作家,导演,分别讲述一些从文字到电影,又从电影回到文字的故事,原来这样也可以教文学也可以教电影,也可以感受到从文学到影视呈现的种种细节。看完的感受:想重温书中提到的所有电影和著作,也想用这样的方式去感受去发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