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的兴亡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历史 二战 德国 威廉·夏伊勒 社科 想读,必读 美国 2020
发表于2025-01-22
第三帝国的兴亡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与其反复再版过去,不如尝试开启未来(这本书已经烂大街了,国内的第三帝国研究是落后了多少年)
评分对涉及到细节的军事与政治并不怎么感兴趣,残忍的人,可怕的事件,被浪费的时间,哪怕要对付共同的敌人国与国之间也依旧在博弈……想起PKD写过结果相反的小说,比起“已发生”,“本可能”反倒更吸引人——当然,仅限虚拟。
评分希特勒的思想和情緒,支配他狂熱的腦子的一切錯亂神經,在德國歷史和思想中是有其深刻的根源的。納粹主義和第三帝國,事實上,不過是德國歷史的合乎邏輯的延續。
评分读电子书读到一半发现出版了新版本果断入手了。 对于人类的历史始终是抱着悲观主义的,人类最终肯定会灭绝,带着地球一起毁灭。
评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老书再读。
威廉·夏伊勒(William L. Shirer,1904—1993)
美国作家、记者、历史学家。曾供职于《芝加哥论坛报》、《先驱论坛报》、环球通讯社、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知名媒体。他曾在欧洲工作、生活了十几年,目睹纳粹德国兴起和衰亡的全过程。战后,夏伊勒结合亲身经历与大量第三帝国原始档案,创作出《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柏林日记》《第三共和国的崩溃》等十余部历史作品。
威廉·夏伊勒主要年表:
1904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
1925年,21岁的威廉·夏伊勒靠在一艘运牲畜的船上打工来到欧洲,从此一待就是15年。
1925年,成为《芝加哥论坛报》的欧洲特派记者,报道欧洲、近东和印度的事件。在印度成为甘地的好友。
1933年开始报道纳粹德国,包括萨尔区回归德国、莱茵兰军事行动等。
1934—1940年期间在纳粹德国生活、工作。
1934年,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爱德华·R.默罗(后为美国新闻署署长)邀请成为“默罗新闻队”的一员,后成为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力记者团队,对改变美国民众的“孤立主义”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8年3月11日,德国强并奥地利,夏伊勒是唯一在维也纳的美国记者,为了报道独家新闻,他从维也纳经柏林飞到伦敦,发出了报道。这次报道产生了日后新闻报道常用的综述新闻模板,被沿用至今。
在第三帝国亲历过的重大历史场合:《慕尼黑协定》签订现场;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被吞并;战前多次在柏林参加希特勒的演讲和纽伦堡游行;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投降之际,德国官方本来命令所有记者回到柏林,但是夏伊勒巧妙地逃开监视来到签署协定的场外,在距离希特勒50码的近距离写出了报道,在6个小时之后德国的官方公告才发出。
1940年,柏林局势紧张,夏伊勒获悉盖世太保正在罗织间谍罪给他,因此在12月他与家人离开了柏林。他5年来每天都在日记中记录纳粹德国发生的事件,这些日记和笔记被偷运出德国,后来成为他写作《柏林日记》的重要来源。
1945年,返回柏林报道纽伦堡审判。
1960年出版《第三帝国的兴亡》,出版当年在美国售出200万册,第一年加印20次。
著书17册,14册非虚构历史作品,3册小说作品。
董乐山(1924—1999)
翻译家、作家、美国文化研究者。曾任新华社翻译、审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美国系主任等职。主要译作有《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合译)、《一九八四》、《巴黎烧了吗?》、《西行漫记》等。
1961年,董乐山回到新华社工作,开始与李天爵、郑强、陈庭祐、沈苏儒、李奈西、周家骖、程祁昌、赵师传合作翻译《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并校订了最终译稿。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是美国著名战地记者、历史学家威廉·夏伊勒富有盛名的代表作,自1960年出版以来,始终是读者获得史学通识教育、了解第三帝国历史的*读本。
经典史书,塑造思想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以下简称《第三帝国的兴亡》)起源于威廉·夏伊勒在欧洲和纳粹德国生活的真实经历,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缴获的德国文件、德国军官和文官的审讯记录和证词、幸存下来的日记和回忆录。虽然当时许多史学专家对威廉·夏伊勒提出质疑,认为时间沉淀不够长,不足以以客观角度撰写第三帝国的历史。但是,夏伊勒认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丰富的*手资料能为写作者使用,加之他自己独特的亲身经历,促使他无论如何都要写下这段历史。《第三帝国的兴亡》出版后,在全世界范围热销,出版当年仅在美国就售出了200万册,此后加印不断,成为史上销量惊人的历史类畅销书。同时,图书界和史学界也给予了高度认可,《第三帝国的兴亡》先后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图书奖、凯里-托马斯非虚构图书奖。英国史学家、牛津大学历史系教授休·特雷弗-罗珀不吝赞美之词,说:“这是一部出色的作品,记述客观,论断公正,结论无可辩驳。”60年来,这部史学著作始终在历史类图书的必读榜单占据重要位置,成为千万读者了解第三帝国历史的*读物。
中国史学通识读本,翻译界教科书
《第三帝国的兴亡》不仅在英语世界畅销,更影响了世界各国的读者。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读过东京创元社推出的日语版之后,曾写道“我对这本书入了迷,还有他的《柏林日记》”。1961年,《第三帝国的兴亡》中文版开始进行翻译,译者由当时任职于新华社的董乐山领衔,还包括李天爵、郑强、陈庭祐、沈苏儒、李奈西、周家骖、程祁昌、赵师传,译稿由董乐山校订终稿。中文版出版以来,成为国内史学通识读本,广受读者好评,在知识界、思想界产生了持久的影响,译本更成为许多大学翻译课堂的教学范文。
译林新版,全新增订
2020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役胜利75周年、《第三帝国的兴亡》中文版出版55周年之际,译林出版社推出精装上下册增订版,主要增订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对照英文原版重新校订译文,针对全书三千多条人名、地名,按照通行的译名法则进行修订;
2,补充近200张珍贵历史照片,图文对应,并增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地图8张,采用拉页装订,全景式展现真实的历史场景;
3,编写大事年表、主要人物小传,为阅读增加辅助资料。此外,精装版本印制由精装工艺一流的南京爱德印刷厂承印,保障实体书收藏级品质。
1933年到1945年,被称为“第三帝国”的纳粹德国迅速兴起又急速覆亡。威廉·夏伊勒自1925年起开始观察纳粹活动,以亲身经历与采访手记,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缴获的大量秘密文件、军事命令、私人日记,以及纽伦堡审判席上的供词和证言等,全景式描绘了希特勒德国的历史。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根植于海量历史文献,以无所不包的视角,呈现出阿道夫·希特勒的个人生活全史、纳粹党兴起的历史渊源和掌权过程、德国各方政治势力的角逐、西方大国的外交政策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战役的转折等历史场景。书中描绘了纳粹德国每一项重大决策、每一次重要行动的制定过程与行为细节,生动地塑造出戈林、戈培尔、希姆莱、德国军中反对派代表施陶芬贝格、英国前首相张伯伦等一大批地位、性格迥异的正反面人物,不仅忠实还原了历史事件,更对人性的各个层面进行了展示与挖掘。作者威廉·夏伊勒以亲身经历的独特视角、新闻写作练就的出色文笔,以及对素材的深耕细读,为这部历史著作注入了生动而真实的生命力。
《第三帝国的兴亡》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相对兴盛时期,用战争可以实现霸权,也可以推动科技的发展; 2、希特勒的“社会主义”模式证明:计划经济可以推动社会进步,也会毁灭一个理想社会; 3、当权者的性格弱点是毁灭一个国家的重要因素; 4、德意志民族...
评分在电纸书上翻了两千页,终于看完了这部大部头的著作。感想还是挺多的,本书基本上给我们普及了一下二战时,还能回想起初中女历史老师利用周末补课给我们讲述了波澜壮阔二战史的那个下午,当时完全是站在苏联的角度上,听到德国战败就兴奋。但是从这本书来看,因为充分了解希特...
评分身处大历史中的人们很难意识到自己亦步亦趋走上的是什么道路,即使触目皆荒诞,也可以蒙上一层幸福色彩,因为我们习惯于乐观,习惯于去芜存菁。统治的秘诀在于甜头,生活即使苦难深重也无妨,那一点甜头会因此变得格外甜美。无论是纳粹统治初期对失业问题的解决,有组织的对工...
评分就像看人物传记喜欢看主人公年轻时在干吗一样,我对纳粹当政初期及巩固权力这一段时期特感兴趣,所以总结了下希特勒当时做了神马: 1严格控制媒体,政府控制宣传,对传统艺术进行打压 2科技停滞 3在青年学生中成立青年团,团员需要下乡- -有没有很熟悉 4对劳工流动严格控制 5公...
评分有人说,史实本身比所有的小说、文学都精彩,这句话有时是真的,有时也不大好说。因为对于大多数后代人而言,历史本身一定是靠文字来传播的。文字这东西,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容易文学化了。就像中国的史记》,无韵之离骚,历史和文学还真的不容易分家。但是这种不分家有时真的会...
第三帝国的兴亡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