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文学创作思想极为复杂的作家。擅长心理描写,细腻而深刻地揭示人的精神上的病态情绪。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被欺凌与被侮辱的》《群魔》等。
译者:
耿济之(1898—1947),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原名耿匡,字孟邕,上海人。一生译有《卡拉马佐夫兄弟》《父与子》《白痴》等二十余部俄苏文学作品,对译介俄苏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卡拉马佐夫兄弟》系19世纪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通过一桩真实的弑父案,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即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作品展示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剧,体现了作家一生的最高艺术成就。
以下文字转抄自GTG在Dostoevsky小组中发表的评论,借花献佛,以飨同道。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042047/ 黑塞评论陀思妥耶夫斯基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没有什么新鲜的话题好谈。大凡明智和审慎的话都已经说尽了。可是,那些话虽然曾经使人感到新颖而充满智慧...
评分这本书看的我非常非常心虚,一般看一本书,做一件事,我觉得自己都应该有标准和判断。而且,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可以用现实性的得失标准将许多问题解决掉的。 但《卡拉马佐夫兄弟》……这篇故事经常节外生枝,女性角色苍白呆板,还据说只写了一半作者就翘了辫子的书让我对自己的...
评分《卡拉马佐夫兄弟》是我最喜爱的小说,从第一次读完到现在,在数不清多少遍反复翻阅与思考中,我对本书的爱与理解也一步步地加深。而这次有机会能再从头至尾完整地读一遍,对我来说意义十分重大——毕竟,现在这本书对我来说已经不是“我们该如何理解”的问题,而是“它与我们...
评分随着时间的增加,对陀氏简直愈发膜拜,对这部洪荒巨著佩服地五体投地。虽然一开始注意到的是书中人物对话都喋喋不休的特性,带有神经质的自言自语,自我挣扎,使我略感不耐烦,要是在现实中被书中人物包围简直不可想象。后来才意识到这就是陀氏的风格,陀思妥耶夫斯基浓重的剂...
评分每个民族都应该有独自的价值标准,道德观,也就是它的灵魂,否则,民族这个有机的共同体就难以持续生存。 ...
1,在微信读书上花了十三个小时读完。2,看的过程中第一印象是陀老师是个狠得下心的人,不仅把人性中非常恶毒的部分剖析出来,还全方位展示出来了;3,与此同时他笔下的人物常常前一分钟还在毒汁四溅或者卑鄙阴暗突然就因为阿廖沙的真诚变成了痛哭流涕的天使,阿廖沙了不起!可能陀老师就是想通过阿廖沙展示真诚和爱的力量吧;4,陀老师写这本书出发点是高蹈的,想要通过小说教化人心,所以全书宗教氛围非常强烈,可以说是搞了上帝存在与上帝不存在的大辩论,当然最后上帝存在胜了。5,从阅读感受上来比较,如果说读布尔加科夫像在飞,那读陀老师就像在被他抡起来往地上砸,总之非常累心,可能是因为有太多漫长的心灵剖析,很难不跟着反思自己,也跟这里面的人物情绪总是起伏变动很大又关系。
评分从第一次翻开到现在终于读完大概有10年了,庆幸这次能坚持读到最后,真的很想给陀翁鼓掌
评分可以这么说,卡拉马佐夫三兄弟代表了俄国。米卡是躯干,在爱欲和反复的忏悔中诚惶诚恐,又暴戾无常,像暗流风暴中飘摇的木船;伊凡是灵魂,准确而高傲地预见了自由的荒诞,但也正因如此,使他在面对比梅菲斯特更虚无的魔鬼时手足无措,被卷进自我意识矛盾的荒原;阿辽沙是最后的良心,诞生于抽象的上帝存在,但与经院布道者们不同的是,他勇敢地闯进生活,以一个真切的“人”的身份去爱其他人。
评分我想要成为阿辽沙那样的人。当我想要轻蔑他人时,阿辽沙会告诉我应当怎么理解人。
评分信仰瓦解的年代“魔鬼同上帝正进行斗争,战场就是人心”。上卷对道德:“我宁愿执着于我未经报复的痛苦和未曾消失的愤怒,即使我是不对的。和谐被估价太高了,我出不起这钱来买入场券”、信仰:“即使我不相信生活,对心爱的女人失掉信心,对世间事物的秩序失掉信心,甚至深信一切都是无秩序的,可诅咒的,也许是魔鬼般混乱不堪的,即使我遭到了一个人灰心失望的种种可怕心境的打击,我总还是愿意活下去,既然趴在了这酒杯上,在没有完全把它喝干之前,是不愿撒手的”“人借自己的意志和科学的力量,无限制地战胜自然从而感到高度愉悦,以致于这种愉悦终于完全取代了过去一切关于天国的愉快向往”人心:“他刚刚倾诉了一番真心话,就忽然为自己把整个心灵都向我袒露出来而感到羞惭,立刻恨起我来”展开精彩思辨。下卷伊凡诺夫娜这个角色堪称匪夷所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