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历史 知识分子 解玺璋 中国文学 近代史 中国 好书,值得一读 民国
发表于2025-02-16
抉择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作者选取了陈寿、马致远、傅山、刘秉忠、黄宗羲、李贽六个处于两朝之际的历史名人,又选取冯桂芬、梁启超、康有为等六个清末民初的名人,从一些稀见史料中体会他们在朝代更迭之时的个人抉择,比如从《汉晋春秋》思考陈寿的史观形成,从马致远的仕途抉择与他的诗词曲风格对立,诠释个体的时代选择与个体的文化特色之间的疏离,这是属于个体的二重抉择。
评分解玺璋谈到,颇有人在贬低康、梁的同时,为张之洞张目,认为在康、梁变法之外,另有变法的稳健派在,并以张之洞为代表,又借陈寅恪所言,辩称戊戌变法在当时“盖有不同之二源”云云。解玺璋摘了陈寅恪《读吴昌硕撰<梁启超传>书后》原文,表示陈寅恪既划清了与康有为的界限,也表明了家学渊源是在郭嵩焘这一脉,与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观念自然不同。进而,解玺璋还引用了张之洞在得到慈禧再度归政的消息后,致电大学士孙家鼐“梁乃康死党,为害尤烈”之语,表示张之洞人品的问题。且不管解的推论逻辑是否成立,他的意思是很明惑的,不知道我说清楚了没~
评分历史人物仍受制于历史。有人虽死犹生,有人虽生犹死。
评分【藏书阁打卡】这本书是作者之前发表在腾讯大家上的文章集,写得都是王朝易代之际的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最晚写到民国。作为文人,一般来说只有两条路,要么接受新政权,进入体制内,要么拒绝新政权,做一个隐者,著书立说或者靠其他方式度过余生。作者并没有从道德的层面出发,去颂扬那些坚持自己的立场,誓死不从二主的文人,也没有踩那些投靠进新体制内的,以一种同情的方式去看待历史,而不是把古人都贴标签、脸谱化。这种态度恰好与当下很多立场之争相互呼应,让我们更加感受到现实的荒诞。
评分文人士子们书中的每位,在历史变革大命运转折处,遭逢着自己的不可逆转。勘破与勘不破,大概率也不能左右自己与时局悖逆的率性孤勇,或是被历史洪流挟裹,进退停驻也不再是本意初心。读史,能够观悟到他们抉择意志的当时,就是历史的价值深意所在~为今人更清晰的照亮当下未来。余世存的序写的也很好。4.5
解玺璋,男,1953年生于北京,文化批评家。做过工人、记者、报纸主编,曾担任同心出版社副总编辑,著有《梁启超传》《中国妇女向后转》《雅俗》等作品。
最新作品《抉择:鼎革之际的历史与人》即将上市。
本书集中描摹了王朝易代之际的知识分子群像,主要集中于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两个阶段,包括陈洪绶、傅山、俞理初、黄宗羲、李贽、吕留良、严复、吕碧城、徐世昌等人。作者重点着笔于这些人物在风雨飘摇的鼎革之际的个人经历和个人选择,以此来探究他们的内心世界。
如果历史是一条河流,鼎革之际无异于一道急湾,于此碰撞而出的飞流或浪花,格外炫人眼目。
李贽、黄宗羲、吕留良、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这一串璀璨的名字背后,既有鲜为人知的历史,也有士人的铮铮风骨。
自古以来,中国的城市建筑始终呈现出“天人合一”的文化思维模式,从汉唐盛世治下的长安城,到明清的北京城,中国的城市设计美学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从建筑哲学来讲,北京城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完美呈现;从历史意义来讲,几百年来,它又亲眼见证了一代代人...
评分如果说中华文明之所以流传至今,并依旧带着旺盛生命力所赖以维继的是什么,我总觉得是“人心”两个字。之前有当年明月在书中陈述中华民族的特点,大概是说他们会内斗、会胆怯,会有各色各样的想法和矛盾,但在外敌侵略的一刻,在危难逼近的时候,总能很快的凝聚成一股力量。这...
评分2020年一个出其不意,打懵了所有人。而我写下这句话,不仅是因为操作的这本书,也是开年以来我反复在追问自己的话。 《抉择:鼎革之际的历史与人》上市也有一段时间了,现在终于有时间回首这一路走来的历程。这本书是解玺璋老师的16篇文章结集,集中描摹了王朝易代之际的知识分...
评分在历史上有这样一则典故,在清朝军队即将兵临城下之际,明末东林党人领袖之一的钱谦益与自己的红颜知己柳如是一起相约跳湖殉国以报皇帝,当钱谦益试了一下湖水的温度之后,却以水太凉了不能跳而作罢,其后更是以拯救全城百姓的名义堂而皇之的投降了清军。以至于当后人再度提起...
评分抉择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