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Penelope Fitzgerald, 1916-2000),英国布克奖得主,年近六十才开始创作的传奇作者,“二战后最伟大的五十位英国作家”之一,朱利安·巴恩斯、乔纳森·弗兰岑、A.S.拜厄特的文学偶像。她一生共创作了九部长篇小说,三部入选布克奖短名单,1979年凭借《离岸》获得布克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蓝花》曾十九次被媒体评为“年度最佳图书”,并获得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
泰晤士河上船屋里居住着一批“失败者”——独自带两个女儿生活的尼娜、事业有成却无法挽留妻子的理查德、跟不上时代的海洋画家威利斯、总是准备好西装却从未能穿去面试的莫里斯……生活本身有一种毁灭性的力量,令他们缓缓流动又深深迷失。
暂时地,他们在河上结成了一个小社 区,但是暴风雨很快就要来临。
---
“这是一本令人震惊的书,以一种狂热的效率、一种压抑的力量,在一连串精确控制的引爆中不断爆发。它所成就的是:坚强、柔软、悲悯、成熟、慷慨和优雅。”——《星期日泰晤士报》
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简约的文风和对英语的创造性贡献,让她成为最接近简·奥斯汀的文学继承人。——A.S.拜厄特
英国文学最独特、最优雅的声音。——《卫报》
读完《离岸》,我的心仿佛也随船沉入水底。这些生活在船上的人——理查德、莫里斯、威利斯、尼娜......在陆地和流水之间往来。 01、 生活在哪里重要吗?最紧要的,总归是心灵的感受。而他们,介于逃离和定居间,心下是少有的宁静。 尼娜想留在船上,丈夫却不情愿;莫里斯浑浑噩...
评分读完《离岸》,我的心仿佛也随船沉入水底。这些生活在船上的人——理查德、莫里斯、威利斯、尼娜......在陆地和流水之间往来。 01、 生活在哪里重要吗?最紧要的,总归是心灵的感受。而他们,介于逃离和定居间,心下是少有的宁静。 尼娜想留在船上,丈夫却不情愿;莫里斯浑浑噩...
评分不属于陆地,也不属于河流,我在哪里?“你对你丈夫是什么感觉?”“已经不在爱他了”“这是真的吗?”“不是”“妮娜,你让我有些糊涂了”“我的意思是我已经不再恨他了。这无疑是一回事。”/她从不为自己做过的任何事情感到后悔,而是为她没有做而应该做的事情感到遗憾。
评分不属于陆地,也不属于河流,我在哪里?“你对你丈夫是什么感觉?”“已经不在爱他了”“这是真的吗?”“不是”“妮娜,你让我有些糊涂了”“我的意思是我已经不再恨他了。这无疑是一回事。”/她从不为自己做过的任何事情感到后悔,而是为她没有做而应该做的事情感到遗憾。
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的小说里我到现在最喜欢的是《离岸》,可能我熟悉她描写的生活,在城中失意的人们总要有个容身之地,他们想生活住进惠斯勒画中世界,可现实多么难堪。他们身上有失败者迷人危险的气息,也有无奈和委屈。佩内洛普借人物之口说:“难道你不明白吗,你学的每一样东西, 你受的每一种苦,都会在你人生的某个时刻起到作用。”
评分书名最初令我想起的是《源氏物语》里那一句,“人似孤舟离浦岸,渐行渐远渐生疏”。但作者所述远超这种时间维度上人与人的疏离,而是更精炼的人与生活的疏离,人与他自身的疏离,是更复杂微妙却顺其自然的情境。一群居于河流与陆地之间的人,既非水生,根又不系于大地,或者换过来说,半是水生,半是土长,半心半意,半死半活,是那处于“陆地与河水这种模棱两可、令人不安的短暂时刻”。也因此格外喜欢她不用高潮笔触写出来的高潮时刻,每一次涨跌和不留余地的淹没都令我揪心又畅快,一层又一层看不分明的夜自有它的真相。 “难道你不会同意是时候让别人帮你把生活恢复正轨了吗?” “哦,请不要那么做!” 你如何知道一个人不在正轨上。他只是不在你的轨上。你站在陆地上看船居者,痛惜他们离岸,但站在驳船上的人,看到的你也正在离岸。
评分#2020046
评分这个出新版了啊。一直就很喜欢老太太写出来的那种调调,很余味很简洁。昨天看到中信出了新版(其实十几年前新星那套书衣更喜欢)虽然显示预售但还是下单了,结果今天就到了,晚上会见在阳台上慢慢翻完(打算翻完再喝酒),老太太笔下有一种温柔的淡漠,“出于无聊,她也偶尔开始酗酒了,但理查德爱她爱的深切”,这种微妙而突然的转折于我来说非常迷人,并且觉得懂,在驽钝笨拙与恍然大悟之间切换,但也许也有人觉得突兀莫名,这种差异大概就是所谓偏好。
评分“难道你不明白吗,你学的每一样东西,你受的每一种苦,都会在你人生的某个时刻起到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