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道德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1.原著者: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书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即《道德经》。

2.译注者:张景,哲学博士,现任职于江苏师范大学哲学范式研究院。先后在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等出版社出版《庄子新解》等共计八部专著,在《光明日报》《中国哲学史》等报刊发表《论老子孔子“仁”的同异》等论文共计三十余篇。

张松辉,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先后在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老子研究》《庄子研究》等各类专著四十余部,在《文学评论》《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老子礼学思想》等论文共计一百余篇。

出版者:
作者:张景、张松辉 译注
出品人:
页数:365
译者:
出版时间:2021-5-1
价格:30.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1151596
丛书系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图书标签: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分“道经”“德经”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它不仅是道家(包括道教)代表作,而且还被尊为诸子之首、万经之王。《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政治、军事、教育、人生处世等各方面智慧。《道德经》把人放置于大自然这一无限的时空中去探求人与自然、人与人、身与心之间的关系,通过逆向思维,提出了许多为时人所忽略的重大问题。在本体论方面,老子提出了其思想体系中的*top概念“道”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德”。“道”是天地间所有规律、真理的总称,是整体,是客观存在;而“德”是指具体事物的规律、本性,是个别,是主观存在。在方法论方面,《道德经》重视辩证地去观察、处理问题,认识到有与无、高与下、前与后、好与坏、善与恶等事物都是在相互对立中才能出现,并由此提出“无为”方能“无不为”的政治主张。《道德经》治国的核心理念是“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向往“小国寡民”社会,还提出诸如反对苛政暴敛、保证百姓温饱、维护社会安定等一系列具体的政治措施。《道德经》的人生哲学,主要是引导人们贵柔守雌、和光同尘、知足抱朴,恢复到无知无欲的婴儿状态。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博导告诉俺们,现在博士论文动辄几十万字,谁看。字不要多,照着《道德经》5000字就行。俺血流满面,横躺于地!娘娘也,这可咋整!  

评分

没有看这本书之前,一直对老子思想的认识存在着不少的误解。人们写作论述的时候往往喜欢引章据典,而老子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大师,他的观点被人们反复引用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了。然而遗憾的是,老子深邃的哲学思想在当代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中学时期曾经在语文课本学习过儒家...  

评分

某人在其MSN的TITLE上使用了《道德经》中这句“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问他知道什么意思么,结果等来了一句意料之中的从网上搜出来的答案——在我眼中惨不忍睹的荒谬译文: 谁能够在浑浊中安静下来,慢慢...  

评分

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说的是,最善的人如水一般。水能够滋润万物却又不与万物相争,而停留在别人都不喜欢的地方(低洼处)...  

用户评价

评分

天地无所仁爱,把万物视为草、狗一样;圣人无所仁爱,把百姓视同草、狗一样。天地之间这个大空间,不就好像是一个大风箱吗?虽然其中空虚却不会穷尽,越推拉风量越大。人们的言行也是这样,人们说的做的越多,产生的事物就越多,处境就会越发困窘,不如遵循着不偏不倚的适中原则行事。天地能够长久存在。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原因就在于它们不是为了自我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存在。因此圣人先把自己放在别人的最后,反而能够站到别人的前面;把自身置之度外,反而有利于自己的生存。不正是因为圣人不自私吗?所以反而能够成就他们的私利。如果做事一定要做到盈满,还不如停止不做;刀刃捶锻得尖锐锋利,其锋刃就不能长期保持锋利。金玉满屋,没有人能够守住。富贵而傲慢,是自取灾难。功成身退,是大自然的规律。

评分

写的很好但我没有读懂

评分

玄之又玄 反者道之动 按现在的话来说感觉老子好佛系,怪不得佛教能在中国发展起来和道家的思想太像了。反观现在的社会与老子的思想离得越来越远了。 人生一定要时时保持谦卑的态度

评分

古老的智慧,道为做事之锚。看的大众文艺出版社的,有点懵懂,以后再看看其它版本。

评分

一些看了《道德经》之后的想法: 古人视富贵如浮云,弃功名如敝履,讲求道成德自立,实至名自归,不居功,不邀名,不言功而功同日月,不言名而名重古今。作为学者更需要须在虚极静笃中,修其身,正其心,自来恬淡是好,清净为怀,常常抱一,刻刻守中,进行自我修炼。修炼之初,必先寂灭情缘,扫除杂妄,至虚至静,不异痴愚。在此过程中,学者守中抱一,藏之愈深,发之愈溥,才算修炼有本。如此看来,修炼一事,只缘人自有身后,气质拘于前,凝神调息;物欲蔽于后,摒弃杂念。只要心无烦恼,意无牵挂,觉得心如空器。是之谓古之圣人,身不出门庐,足不履尘市,木石与居,鹿豕与游,一步不移,一人不友,似乎孤寂矣。而神定则慧生,虽不行而胜于行者多矣;虽无知而胜于知者远矣。只有内知,绝无外见,学者倘若达到这样的境界,足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