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发表于2025-02-02
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马克思说“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人类自身的发展有规律可寻吗? 从80年代出版《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到2010年出版的《历史的巨镜》再到这本《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金老师一步步回应了“马克思典范”、“韦伯典范”,一步步推进到“历史是普遍观念与社会的互动”的“观念史—系统论史观”。整个思索过程横跨数十年,从青年持续到暮年。 金老师为什么而写作?我想答案就是他在自己在这本新书序言中所说“为历史而写作”“成为我们走向未来的力量”。
评分从未读过的观念史。将人类有文字以来的历史系统梳理。 四大轴心文明演化出四种不同的社会。 现代文明如何诞生的难题迎刃而解:古希腊—罗马传统与希伯来传统分离,人的理性与道德分离。 现代以来的分析颇为复杂,读来不如前文明晰,但很难不折服。 最后对21世纪的现实分析令人深感忧虑。
评分读着非常爽快。
评分金老师的集大成之作。 此书介绍了不同终极关怀视野下的文明如何交流融合分离,并且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核心就是,人们从认可单一终极关怀到认可多重终极关怀,何以人们会认可多元终极关怀呢?对于尚未认可多元终极关怀的国家,英美日的经验可以给他们多少启发?恐怕这需要继续深入思考论证,简单的说明无法使那些深信单一终极关怀的人民放弃其信仰,这样他们的国家就总是一个“变态的有机体”,或是固执的将其人民信奉的单一真理假称为“文化民族主义”。无论如何,这都不是真正健康的现代民族国家——以个人权利为根基的契约社会。而只有个人承认多元终极关怀时,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个人”属性,才能进入现代社会。而进入现代社会后的非加尔文宗社会,又会逐渐面对遵守契约的根基问题,也许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和“重叠共识”会给我们一定教益。
评分2013年就讲完课,2021年才成书,出书不易,仔细拜读。
金观涛,生于1947年,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名誉研究员。
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曾在郑州大学任教;1978年到中国科学院工作,曾任《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部主任,科学哲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20世纪80年代创办“走向 未来”丛书;90年代以来,先后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讲座教授、台湾政治大学讲座教授。
主要著作有《系统的哲学》《历史的巨镜》。与刘青峰长期合作研究,合著代表作有《兴盛与危机》《开放中的变迁》《中国思想史十讲》等。
本书以轴心文明的起源和演化为基点,运用观念史和系统论的研究方法,系统勾画了史前至今人类文明的主要脉络,并试图寻找一种能够容纳不同文明的大历史观。这种历史观既能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整合,又能包含西方的历史经验,同时能说明中国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为此,作者着重考察了普遍观念(社会思想文化)与社会行动(历史事件)之间的互动模式,对古代文明的兴衰、现代社会的形成、民族国家的建立、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文明的冲突等事关人类社会命运的重大问题,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在这个周密的解释框架之下,纷乱历史表象背后文明的本质逐渐清晰起来,现代社会的走向和人类文明的未来也有了可供展望的理论工具。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大历史观书籍,视野之广阔让我叹为观止,最直观的体验就是书中经常出现的“众所周知”,很明显这个众不包括我。因此读第一遍只能囫囵吞枣,试图理解这本书的结论,至于叙事逻辑,是现在的我无法跟上的。 第一讲:古文明的灭绝和超越突破 1、人文、社会科学和自...
评分黑洞、大数据与重建现代真实性 潘一禾 发表于《杭州》杂志,2022(08) 承认思想和立场有“代沟”、跨文化后还有理解上的“鸿沟”并不难,难的是因为“代际差异”和“国际距离”而发现仍然健在的这好几代人,曾经拥有的共识可能被无情淘汰,甚至很多精英们殚精竭虑的建设努力,仿...
评分 评分《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的副标题是:探索大历史的结构,这个副题名符其实,正是本书的宗旨。金观涛在〈序〉中说:“发现人类社会演化的法则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自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后,历史上前赴后继,不断有人视发现自然界及人类社会演化的普遍法则...
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