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

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观涛,生于1947年,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名誉研究员。

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曾在郑州大学任教;1978年到中国科学院工作,曾任《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部主任,科学哲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20世纪80年代创办“走向 未来”丛书;90年代以来,先后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讲座教授、台湾政治大学讲座教授。

主要著作有《系统的哲学》《历史的巨镜》。与刘青峰长期合作研究,合著代表作有《兴盛与危机》《开放中的变迁》《中国思想史十讲》等。

出版者:
作者:金观涛
出品人:
页数:633
译者:
出版时间:2021-6-1
价格:10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2072010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以轴心文明的起源和演化为基点,运用观念史和系统论的研究方法,系统勾画了史前至今人类文明的主要脉络,并试图寻找一种能够容纳不同文明的大历史观。这种历史观既能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整合,又能包含西方的历史经验,同时能说明中国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为此,作者着重考察了普遍观念(社会思想文化)与社会行动(历史事件)之间的互动模式,对古代文明的兴衰、现代社会的形成、民族国家的建立、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文明的冲突等事关人类社会命运的重大问题,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在这个周密的解释框架之下,纷乱历史表象背后文明的本质逐渐清晰起来,现代社会的走向和人类文明的未来也有了可供展望的理论工具。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胡思乱想 近日读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一书,读到金观涛的自序,心情复杂难以言说。他说“这本书是为过去的人(那些真正经历过道德乌托邦兴起和结构过程的人)而写;该书默认的主体一方面是生活在中国文化中的读者,另一方面是所有轴心文明的传承这。”我在自问,自己是否是这本...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了一周的时间读完了金观涛的历史哲学著作《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金观涛的书一向耐读,开了头便停不下来,是一趟求知之旅也是一趟心灵之旅,在上帝视角下系统地观摩一场人类文明史的沙盘推演,贯穿其中的是对宏大历史进程的感慨、对历史法则的感受、对身处其中被“精神之光...  

评分

《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的副标题是:探索大历史的结构,这个副题名符其实,正是本书的宗旨。金观涛在〈序〉中说:“发现人类社会演化的法则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自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后,历史上前赴后继,不断有人视发现自然界及人类社会演化的普遍法则...  

用户评价

评分

纸质 整整花了一个月时间终于读完了,读的有些累,读到最后一章节才基本理解金先生的“观念史—系统论”。金先生论证逻辑系统性极强,全书虽然篇幅较长,但从头到位都是严丝合缝,没有废话。 很难写出系统的读书笔记,因为我觉得只读懂一部分,不敢说彻底的读懂了。 另外,我觉得他的“观念史—系统论”很适合作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框架。

评分

金老师的集大成之作。 此书介绍了不同终极关怀视野下的文明如何交流融合分离,并且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核心就是,人们从认可单一终极关怀到认可多重终极关怀,何以人们会认可多元终极关怀呢?对于尚未认可多元终极关怀的国家,英美日的经验可以给他们多少启发?恐怕这需要继续深入思考论证,简单的说明无法使那些深信单一终极关怀的人民放弃其信仰,这样他们的国家就总是一个“变态的有机体”,或是固执的将其人民信奉的单一真理假称为“文化民族主义”。无论如何,这都不是真正健康的现代民族国家——以个人权利为根基的契约社会。而只有个人承认多元终极关怀时,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个人”属性,才能进入现代社会。而进入现代社会后的非加尔文宗社会,又会逐渐面对遵守契约的根基问题,也许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和“重叠共识”会给我们一定教益。

评分

期盼已久!很厚!争取读薄!金刘二位先生的研究真算是“不忘初心”!不愧是名家,文科理科知识都用起来了。但其实,书里说的都是“常识”,并不惊世骇俗,只在于你是否跟随金先生的指引去发现而已。也有遗憾的地方,受版面限制,有些内容并没有展开论述,尤其是可能会很精彩的地方。真是一本越读越让人有想法的作品,真是应了评论区那句话,于无声处听惊雷!阿富汗成了国际热点,马上重读书中关于非西方轴心文明现代转型的部分,哀民生之多艰!经济、科技的无限制扩张是否只存于现代社会初始的阶段呢?我看不清楚。

评分

上次看金观涛的书是大四在图书馆里看中国思想史十讲,时隔多年再次买金观涛的书,真的感到爷青回!黄仁宇等人的大历史观在金观涛的大历史观面前就是小儿科

评分

轴心文明与大历史观贯穿始终,逻辑推演与宏大叙事特征鲜明。然而,其弊亦与其他史学理论相同,无论多么雄伟的空中楼阁也难逃轰然崩溃的命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