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歐洲》主要內容:兩位學者在平時的讀書、寫作生活中,嚮以挖掘史料、獨立思考為樂事,常常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審視、批判自己所屬的文化與社會。在此,他們帶著各自的觀點、問題與疑惑,閑聊曆史上的歐洲或中國。閑聊跨越時空,遠眺17到19世紀的歐洲社會,圍繞著啓濛精神和公民社會兩大主題,聊及政治理念、哲學思想、市民文化、宗教、民族、市場經濟、革命、政黨、全球化等等諸多方麵,也涉及瞭眾多的曆史人物……
分裂的社会更容易激荡思想。我还在想,宗教改革的基础之一会不会是印刷术在欧洲的发展和(可能的)一定程度上普及了的教育、(可能的)较高的识字率呢?否则大家怎么自己去读和理解圣经?只是一个想法,没有看过有材料佐证。
評分书很薄,但是该讲的都说得很清楚,这么宏大的题目我等小民写不出书评。 对于公民社会这词,第一次深刻接触是答应帮笑蜀的忙翻译他编辑的一本关于中国公民社会的书,翻译简介和前言。 对公民社会完全没有概念的我翻得口吐白沫。但是收获不菲。感谢他在这方面的启蒙。 对书中的...
評分自从对社会发展的思考点落脚于公民教育后,我就阅读有关公民社会与公民教育的书看,《对话欧洲-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是我看的第一本关于此类的书。 这是中西二位研究历史的教授关于公民社会的对话。 但看完这本书,心中的热情冷静了许多,他们通过梳理欧洲历史的脉搏,对公民...
評分对于书中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评述,我认为有欠精准。书中对公民社会的陈述,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受益良多。 陈乐民:对我影响最大的十种书 新华网 ( 2003-08-01 11:24:28 ) 稿件来源: 南方周末“秘密书架” □陈乐民 陈乐民,1930年生,中国社会...
評分就像面对着蔚蓝深邃的大海,独自漂在岸边,被深深吸引却又茫然不知所措。 介绍 按惯例,先上豆瓣描述:“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前所长陈乐民与巴黎第八大学欧洲近现代史教授史傅德 (Fred E . Schrader)的对话录。“对话”分启蒙精神和公民社会两大部分,是一种自由的...
與《曆史講稿》相似,都是通讀史書以後的汪洋恣意。 根基淺的人會看得吃力。
评分雖然隻是一本普及常識的小書。
评分陳樂民與史傅德翁婿對話,從歐洲發展曆史梳理公民社會與啓濛精神觀念的豐富內在及其變遷,深入淺齣。盧梭所謂“我們將被迫自由”發人深省。我也愈發認同,一個社會或文明如同個人一般,有其自身發生發展的自然與連貫,他人文明於我們,可參照但不可照搬。補一句,可以在自己的書上隨便亂標注感覺真爽嚯嚯
评分說自己傢的事,有著天然的親切感。如數傢珍,說的就是這樣吧?
评分就“公民社會”和“啓濛精神”兩個話題在陳樂民和他的女婿來迴討論著,書中強調這兩個元素的長期發展特徵,歐洲國彆上的英、法、德差異較大,陳老懷著學習請教的心態來和女婿討論宏觀上的中西差異,總感覺兩人的話語和思維不僅不算一國造成的,更是不算一輩人造成的,書後的人名索引基本就是本書來迴討論的西方思想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