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来华传教士马若瑟研究

清代来华传教士马若瑟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大象出版社
作者:[丹麦]龙伯格
出品人:
页数:278
译者:李真
出版时间:2009
价格:2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4753374
丛书系列: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
图书标签:
  • 历史
  • 传教士
  • 海外中国研究
  • 汉学
  • 圣徒传记
  • 龙伯格
  • 清史
  • 法国汉学
  • 清代
  • 传教士
  • 马若瑟
  • 来华
  • 天主教
  • 西方学者
  • 中西交流
  • 宗教传播
  • 历史研究
  • 文化融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清代来华传教士马若瑟研究》是丹麦汉学家龙伯格先生所著,是目前西方学术界关于马若瑟Joseph de Premare,1666-1736研究最有影响的一部作品。作者依据大量的原始文献给我们提供了有关马若的丰富材料,使得马若瑟在清代历史和基督教在华传播史,以及中国语言学史中的地位逐渐清晰起来。马若瑟是清代法国来华的著名耶稣会士,他于1698年随白晋一起来华,1733年迁居澳门,1736年在澳门去世。马若瑟一生著述丰厚,法国汉学家雷慕沙说他是来华的传教士中“中国文学造诣最深者”。尽管同其他一些传教士如利马窦、汤若望、南怀仁、白晋等人相比,他的名声并不显赫,但马若瑟以其对中国语文和典籍的深入研究而在西方汉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对中国语言的早期研究
第二节 17世纪神学研究中的古代神学和索隐学思潮
第三节 中国索隐学派
第四节 1725年以前马若瑟的生活
第五节 艾蒂安?傅尔蒙
第二章 马若瑟致傅尔蒙的信札
第一节 1725年
第二节 1728年
第三节 1728年秋天
第四节 1730年
第五节 1731年
第六节 1733年
第七节 尾声
第三章 《汉语札记》
第一节 序言
第二节 第一编:关于口语和通俗语体
第三节 第二编:关于高雅文学作品的风格
第四节 傅尔蒙对《汉语札记》的评价
第四章 上帝在中国
第五章 马若瑟的索隐学理论
第一节 中国索隐学理论
第二节 《易经》和“《易经》主义”
第三节 白晋:中国索隐学派的创立者
第四节 马若瑟和白晋
第五节 马若瑟关于白晋的论述(1716年)
第六节 马若瑟的索隐学著作
第六章 关于中文的论述
第一节 《说文解字》
第二节 刘凝(二至)
第三节 《六书实义》
第四节 马若瑟致傅尔蒙信札中的索隐派观点
第七章 中国神话历史
第八章 语言学、神学和权力
第九章 安德鲁·米歇尔·拉姆赛——马若瑟的校订者
第十章 马若瑟的身后事
第一节 雷慕沙发现《汉语札记》
第二节 《汉语札记》的出版
第三节 《汉语札记》出版之后
第四节 诺伊曼的非难
第五节 英国驻宁波的领事——罗伯聃(RobeltThom)
第六节 甲柏连孜读到《汉语札记》
第十一章 马若瑟的索隐主义再度复兴
第十二章 结语
译名对照表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不从神学或国学角度,也不管索隐派关于中华上古史、古文字说得如何天花乱坠。但他们的观点不仅要在证明《圣经》无误的基础上,论证中国古代典籍版本的正确性,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中国上古文化的天启性。但这项工作目前都没有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因此“中华文化天启论”是个无法自圆其说的命题。虽然马若瑟的观点难以令人苟同,可他对中华文化的研究客观上促成了西方汉学的基础,不愧为西方汉学的奠基者之一。

评分

不从神学或国学角度,也不管索隐派关于中华上古史、古文字说得如何天花乱坠。但他们的观点不仅要在证明《圣经》无误的基础上,论证中国古代典籍版本的正确性,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中国上古文化的天启性。但这项工作目前都没有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因此“中华文化天启论”是个无法自圆其说的命题。虽然马若瑟的观点难以令人苟同,可他对中华文化的研究客观上促成了西方汉学的基础,不愧为西方汉学的奠基者之一。

评分

不从神学或国学角度,也不管索隐派关于中华上古史、古文字说得如何天花乱坠。但他们的观点不仅要在证明《圣经》无误的基础上,论证中国古代典籍版本的正确性,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中国上古文化的天启性。但这项工作目前都没有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因此“中华文化天启论”是个无法自圆其说的命题。虽然马若瑟的观点难以令人苟同,可他对中华文化的研究客观上促成了西方汉学的基础,不愧为西方汉学的奠基者之一。

评分

现在的来华留学生要有当年来华传教士一半的精神……不过,精神固然可贵,穿凿附会地在中国古代经典中寻找所谓的上帝的启示注定是行不通的。不要说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中国了,在启蒙思潮狂飙突进的西方,索隐派这支逆流也是不受待见的。不过,18世纪的传教士能够发自肺腑地体会到汉语汉文学的美,给我的震撼和感动也不小啊。。。

评分

不从神学或国学角度,也不管索隐派关于中华上古史、古文字说得如何天花乱坠。但他们的观点不仅要在证明《圣经》无误的基础上,论证中国古代典籍版本的正确性,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中国上古文化的天启性。但这项工作目前都没有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因此“中华文化天启论”是个无法自圆其说的命题。虽然马若瑟的观点难以令人苟同,可他对中华文化的研究客观上促成了西方汉学的基础,不愧为西方汉学的奠基者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