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丰盈

流动的丰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前进,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访学。著有《一七六六年的卢梭:论制度与人的变形》,译有《启蒙运动的纲领:〈百科全书〉序言》,并在《历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读书》等刊物发表数篇文章,近年来致力于思考日常生活状况以及相关理论,以实践性的写作开拓文字制度的边界,发掘历史学家与未来的关系。

出版者:
作者:徐前进
出品人:也人
页数:372
译者:
出版时间:2021-9-20
价格:68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5820706
丛书系列:日常生活&档案生成
图书标签: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编辑推荐

☆记录当下,面向未来,一次突破常规的先锋尝试,构建一段生动有温度的日常历史

☆我们都是日常生活的专家之“居住”篇,一份不同以往的小区观察指南,你会从中看到环卫工人除雪撒盐粒蕴含的复杂伦理,小广告背后顽固的控制意图,宠物狗、流浪狗不同的生存状态,垃圾箱独特的处 理运行机制……

☆重复并不平庸,琐碎亦有意义,在小区司空见惯的流动场景中发现“附近”,捕捉时代精神,思索城市陌生感的消弭之法

☆历史学学者高毅,社会学学者田丰、严飞,哲学学者汪民安、徐英瑾一致推荐:很有意思!

◆内容简介

小区是中国城市最小的行政规划,人们在其中出生、成长、生活,获得情感和知识。

父母与子女的融洽关系、商贩与顾客的相互照应、清扫积雪的环卫工、几年不见的老熟人的寒暄、遛狗的退休老人……这些日常生活中真实的场景在没有规划的情况下出现,转瞬即逝,不会留下文字,也不会进入历史。

本书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作者以自己居住的小区为重点,试图记录那些不间断流动、不会进入历史档案的景观、人物和语言,将其纳入未来的史学视野中。在捕捉流动性的意义上,人人都是社会学家,人人也都是历史学家。

◆相关好评

“这是一个历史学者通过发掘身边日常琐事的意义来探寻史学方法革新之路的大胆尝试,虽然其实际价值可能尚有待时间检验,但这种创新的自觉永远是成功的坚实基础。”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高毅

“最值得放入‘时间胶囊’的当代中国城市小区断代史史料。”——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人工智能哲学十五讲》《用得上的哲学》作者 徐英瑾

◆作者简介

徐前进,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访学。著有《一七六六年的卢梭:论制度与人的变形》,译有《启蒙运动的纲领:〈百科全书〉序言》,并在《历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读书》等 刊物发表数篇文章,近年来致力于思考日常生活状况以及相关理论,以实践性的写作开拓文字制度的边界,发掘历史学家与未来的关系。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这本书的初衷是记录,而不是阐释与理解。除去前言和结语,书中的主要内容就如同副标题所言:一个小区的日常生活。作者对自己居住的小区琐碎的日常生活,在不同的空间场景下发生的小事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时常有一种代入感,这不就是我自己住的那个小区吗? 对...  

评分

现在(22.7.21)再继续读今年《读书》第5期。。。 刚读完徐前进先生的文章《构建日常生活的叙事》,感觉还是不错的:“日常性才是一种文化的实践状态,也是这种文化对于自身内涵的全面展示。……日常叙事不能停留于表象分析,无论这种停留是时间性、空间性,还是知识性的,因为...  

评分

评分

现在(22.7.21)再继续读今年《读书》第5期。。。 刚读完徐前进先生的文章《构建日常生活的叙事》,感觉还是不错的:“日常性才是一种文化的实践状态,也是这种文化对于自身内涵的全面展示。……日常叙事不能停留于表象分析,无论这种停留是时间性、空间性,还是知识性的,因为...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感谢朋友赠书 读完了前言 也翻完了第一章 不同于和平队的纪实故事和《伦敦人》的散点视角 徐老师的讲述混合学者的论述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完成了一个真空(被隐去的地址)和翔实(细致的检索)并置的空间还原 小小在地研究的同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观察结构

评分

向作者锐意创新的精神致敬。这两本书体现出作者从传统史学研究转向文化研究的兴趣,也很值得一读。个人觉得最大的问题是缺乏鲜明连贯的主题,而且这类书最好写得更轻盈一些,不同作者共同写作可能效果会更好。

评分

有趣但又不够有趣。最大的收获是在结尾: 陌生是一种现代感。个体主义的现代人的生活的公共性不可避免地消失掉了

评分

前言最有意思,尤其是对日常生活如何进入历史档案的反思。往往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当下状况不会进入人类历史的记忆机制,反而是那些与人们的生活离得远,甚至从未被其所属时代的人所熟悉的东西由于符合文学机制的原理,从而进入历史档案,并成为现代学术研究的主题。作者认为这其实是不大合理的,甚至是不利于历史研究的。 "历史档案已经与其对应的时间分离",引发的后果是以后的历史学家,即便是拥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对于那些未被文字捕捉的情节仍旧无能为力,他可以猜测,但无法证明。所以,作者要做的事情是对抗"简化"和"扭曲",想捕捉住日常生活那"流动的丰盈"。我认为这是一次相当大胆的实践,它是一本记录当下的书,也是一本写给未来的书。当下的人透过本书可以借此反观自己的周遭世界,未来的人借助本书可以深入了解过去的日常生活。

评分

因为疫情,深圳停摆,所有小区封闭管理,这时候读这本书也算应景。作者能把一个普通的小区观察的那么仔细,文笔又轻松有趣,让我也激起了写作的欲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