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发表于2025-04-08
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大学时候为数不多好好看过的学术方面的书
评分得到听书 在法币改革之前,中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货币体系,白银、银币和各种银本位钞票在市面上同时流通。大萧条之前的30多年由于国际银价缓慢下跌,给中国创造了有利的汇率条件,中国民族工业有了一段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但大萧条的冲击让西方各国放弃金本位制,实行货币贬值,导致国际银价大涨。中国的白银开始大量外流,造成严重的通货紧缩,农村凋敝、工业萧条、上海金融市场崩溃 南京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废除银本位制,推行法币改革。国民政府保持了法币汇率的稳定性和可自由兑换,但代价是牺牲了经济政策的自主性,中国经济只能从大萧条中缓慢复苏。 客观来说,国民政府推行的币制改革是基本成功的。中国实现了从银本位制向主权信用货币的平稳过渡,成功解决了通货紧缩问题,没有引起公众恐慌和经济混乱,是重要的经济成就。
评分日本人研究历史是挺细的。看起来外贸一直对经济周期影响很大。
评分相对冷门的研究视角,但研究质量完全没有折损,重点讨论了中国的银本位,穿插讨论了中日战争的政治经济影响,还谈及了微观层面的长三角纺织业以及公司负债问题,关于农村金融的讨论也让人耳目一新。大萧条肇始之初,中国因为采用银本位而非金本位逃过一劫,但随后几年经济危机从美国通过白银传导到中国。对大萧条之后以至1997年的金融危机也有探讨,并认为1997年东南亚的危机更类似于1930年代中国的境遇。如果自己经济学知识再充足一些可能会吸收得更好,五星。
评分极具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城山智子(SHIROYAMA, Tomoko)日本东京大学学士、硕士,1999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历任日本北海道大学文学部助教授,一桥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助教授、准教授、教授,现为东京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教授。专攻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特别是近代中国的货币、金融和企业,兼及18世纪以来的亚洲经济史。其博士论文为《萧条下的中国:1931—1937年间长江三角洲下游的地区经济》(哈佛大学, 1999); 最新研究成果为“负债中的公司:1895-1937年间长江三角洲下游纺织业财务安排之研究”。正在共同主持日本多所大学合作大型研究课题“帝国与网络:亚洲地区经济秩序”。
译者之一简介:
孟凡礼,200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硕士。主要译著有:《论自由》([英]约翰·穆勒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上海三联书店2019年版)、《教授们怎么想:在神秘的学术评判体系内》([美]米歇尔·拉蒙特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合译)等。
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一个全球性现象:每一个与国际金融与商品市场相联系的经济体都受到了冲击。本书不仅意在表明中国无法逃避资金流动和贸易急剧下降的后果,而且还提供了一个理解现代中国历史的新视角。大萧条是现代中国的分水岭。在以金本位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中国是唯一使用银本位的国家。国际银价的波动侵蚀了中国的货币体系,并破坏着中国的经济稳定。为了应对严重的通货紧缩,国家对市场从自由放任转向调控干预。用不同的外汇标准构建新的货币体系,要求审慎的政府管理;最终经济复苏与币制改革的进程导致了整个中国经济政治化。通过对大萧条冲击与其后经济复苏过程的分析,本书考察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关联下国家—市场关系的转变。
偶尔听一本经济史的书,也挺有意思的。本书从明清时期的中国货币政策说起,那个时候,中国没有所谓的货币体系,各个省份自由从国际市场上换回白银,这些各个国家的银币在国内自由流通。在中国的市场上,各国银币、银票,在混乱地流通着。 在大萧条之前,西方采取的是金本位制度...
评分 评分 评分对于我来说,从1911年到1949年这段历史是极其模糊的。表面上来看,这一段历史我们接触得最多,然而看到的历史史料来源却最为单向。我们对于这段历史中一些并不重要也许只是虚构的细节,可以了解得相当详细,甚至能够在你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至死这样的记忆都会折磨着你;另...
评分本书讲述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发展和中国币制改革以及大萧条的关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以纺织业和缫丝业为典型代表,其在近代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际银价下滑的大背景。中国银本位制货币汇率相比于其他金本位国家货币下降,中国商品在海外销售价格相比于本土产品...
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