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消費者

製造消費者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法]安東尼·加盧佐(Anthony Galluzzo)著

法國讓·莫奈大學講師,在Coactis實驗室主持“消費文化和市場新策略”項目的研究。

馬雅 譯

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係,曾為中國網新聞中心國際組撰稿,以及外派阿爾及利亞任職翻譯,現為自由譯者。

出版者:
作者:安東尼·加盧佐
出品人:萬有引力
頁數:244
译者:馬雅
出版時間:2022-6-15
價格:6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218113715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編輯推薦】

★為什麼我們會買瞭又買?為什麼買得越多反而越不快樂?

商業化將個體從刻闆的集體秩序中解放,卻又將人投入“自由”的束縛。人們用錢換産品,用産品換幸福,將買買買當作自我實現的方式。消費者最終與全球化生産鏈末端的工人一起,淪為消費時代的奴隸。

★200年消費主義簡史,商品如何成為世界性的新宗教

一本書囊括兩百年消費社會的演進與變革。我們如何從生産者“進化”為買賣機器?如何通過社會演變的曆史重新審視當下的生活?在這本書裏,讀懂消費社會,看清消費陷阱!

★一份兼顧深度與可讀性的消費主義認知圖譜

對鮑德裏亞《消費社會》的深度解讀,冷靜剋製的論述、豐富的史料、貼近生活的案例與視角,或許是認知消費主義及其對社會、倫理、個人心理影響的絕佳簡明讀本。

★撥開消費主義迷霧,完整再現商人、資本、廣告與媒體的閤謀

從可有可無到不可或缺,我們在物質與精神上美好但虛假的“必須”是如何被創造齣來的?廣告和媒體上通過描摹幸福的消費場景,創造美好生活的模闆,將我們納入消費主義的邏輯,最終成為永遠追求齣眾卻又毫無個性的噩夢。

★在消費社會,我們孜孜不倦地建設著名為“自我”的終生工程

在商業世界裏,品牌、價格、市場掌控瞭個人價值的衡量標準,消費者將定義自我的權力拱手相讓,必須通過挑選市場提供的商品和符號,纔能塑造自我。廣告、公關、媒體如何“製造”閤格的消費者、將人異化成消費的機器?

——————————

【內容簡介】

萬有引力社會議題書係“萬相”001號作品。

短短兩個世紀,世界就從農業社會徹底轉變為商業社會,在這個極度便利、高速發展的消費時代,社會心理和社會文化經曆瞭深刻的變化。市場力量的崛起,也催生瞭全球社會與政治的多重變革。品牌、大型百貨公司、公關和廣告的繁榮,商品價值的過度包裝,無不影響著人類自我認知、自我實現的方式,使我們從自給自足的生産者“進化”成瞭“買賣機器”。

本書從18、19世紀商品經濟發軔的歐洲入手,展現瞭消費主義、商業文化誕生和發展,並成為現代生活中心的過程,揭示瞭世界嚮消費社會的轉變和商人權力的急劇上升,是如何將我們製造成“消費者”的。

——————————

【媒體推薦】

本書考證詳細、引人入勝,為我們提供瞭認識消費社會曆史的窗口。

——法國《解放報》

安東尼·加盧佐的文字雖然充滿雄心,但又非常容易理解。正如他所說的,消費並不是從始至今都像今天這樣占據人們生活的中心位置。這本書探討瞭社會在不到兩個世紀的時間裏嚮“消費社會”發展的過程。

——法國經濟月刊《經濟新解》

此前,已經有不少批評聲指嚮過度膨脹的消費社會及其必然結果——“人類變成買賣機器”。50年前,讓·鮑德裏亞在他著名的《消費社會》一書中就描述瞭這一現象。但是,嚮消費社會轉變的曆史是怎樣的?其背後有著怎樣的復雜機製?消費主義如何接二連三地進入城市、傢庭和媒體?在《製造消費者》這本論述清晰而引人入勝的書中,社會學傢安東尼·加盧佐破譯瞭消費主義演變的迷人軌跡。

——法國文化周刊《電視全覽》(Télérama)

本書作者沒有理論自負、沒有展現意識形態,而是用有據可查的文本為讀者展現瞭多種視角及例證,淺顯易懂地講述瞭1800年到2000年消費社會的演變。

——法國科普月刊《為科學》(Pourla Science)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消费主义在近200年发展起来,彻底改变了社会心理和文化,不知不觉,我们的身份和价值与消费捆绑,看似是我们在选商品,其实是我们被商品背后的资本牵着鼻子走。 法国学者安东尼·加卢佐认为,消费主义的源头是拜物情节,自从生产与消费被分割,人对商品产生了纯粹美好的幻想。...  

評分

格瓦拉/文 在电影《蒂凡尼的早餐》的第一组镜头里,奥黛丽·赫本所饰演的霍莉在蒂凡尼珠宝店的橱窗前久久驻足,凝神于那闪闪发光的珠宝,她看的只是珠宝本身么,还是珠宝背后消费品附加的属性。每当霍莉心绪不宁时,她面对宁静高贵的珠宝闪光时,忧郁情绪一扫而光。而纽约第五...  

評分

消费主义在近200年发展起来,彻底改变了社会心理和文化,不知不觉,我们的身份和价值与消费捆绑,看似是我们在选商品,其实是我们被商品背后的资本牵着鼻子走。 法国学者安东尼·加卢佐认为,消费主义的源头是拜物情节,自从生产与消费被分割,人对商品产生了纯粹美好的幻想。...  

評分

读这本书太痛苦了,这周本来就是618,我淘宝购物车已经超上限,读到一半的时候我还在挣扎:商业社会,买点东西怎么了,我就是想买个卷发棒,有什么问题?头发后面总是会长长的嘛……现在书读完了,人在购物袋里狂删,边删边想:挺好的,今年双十一我再翻出来看一遍。 这两年因...  

評分

读这本书太痛苦了,这周本来就是618,我淘宝购物车已经超上限,读到一半的时候我还在挣扎:商业社会,买点东西怎么了,我就是想买个卷发棒,有什么问题?头发后面总是会长长的嘛……现在书读完了,人在购物袋里狂删,边删边想:挺好的,今年双十一我再翻出来看一遍。 这两年因...  

用戶評價

评分

公關/廣告章節,完全可以當工具書來看,他們將國傢宣傳策略的“神兵利器”用在市場上,簡直就是另一種維度的“軍用轉民用”。雜誌不是雜誌,雜誌是紙上商品倉庫;主編也不是主編,主編是商品銷售經理,李普曼觀點有引用,深入淺齣,全本閱讀體驗很不錯,譯筆也很贊。

评分

最好的消費社會理論入門書,馬剋思、凡勃倫、鮑德裏亞等人的精髓盡在其中而又不顯生硬,兼顧曆史梳理與觀點鋪陳。主體部分是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西方消費社會的形成,中文版中的“全球”僅是個噱頭,作者對於全球化著墨不多。作者沿著鮑德裏亞的道路前進,關注形象、符號與信息,通過“圖像嚮日常生活的入侵”、“大眾傳媒的重要作用”、“作為社會工程的公共關係”、“作為符號工程的廣告”予以論述。“消費史就是商品及其商品圖像流通加速的曆史,是市場和媒體相互關聯發展的曆史”,“商品一直是滿足人們實際需求和心理需求的工具,也是一種錶達人們思想和權力關係的語言”,”在現代社會,一個人的身份既不是繼承的,也不是規定的,人們可以通過消費來‘發明’自己的身份”。每一個臣服於審美統治的消費者,特彆是小紅書用戶,該讀本書。

评分

按時間順序梳理瞭消費史以及與消費主義相關的重要論著,但總體還是比較籠統,更像史料和觀點的雜燴。比較有趣的是前幾章的圖像革命部分。

评分

按時間順序梳理瞭消費史以及與消費主義相關的重要論著,但總體還是比較籠統,更像史料和觀點的雜燴。比較有趣的是前幾章的圖像革命部分。

评分

看著20世紀上半葉的商品推銷手段和廣告心理學,正想著“這不是和現在差彆也不大嗎”的時候,最後一章的第一段赫然寫著:“在1960年之後,一切新的發展都隻是在重復和放大已經發生的現象。”在如今處處都是所謂高科技産品的消費環境下,消費者變得更加無法掌控商品的內容,無形中強化瞭人們對商品的崇拜,從而更加強瞭營銷話語為商品帶來的符號聯想。消費市場上流通著的除瞭商品本身,還有商品的象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